6月份以来,国内稻米市场行情保持整体略涨的态势,局部地区价格略有走低,主要受近期东北稻农插秧全面结束、陆续出售手中余粮,南方新小麦全面展开收割、部分粮商及农户开始腾仓并库出售手中稻谷,区域性供给压力增加,以及近期大米需求不旺,加上不良天气的多重影响。但从稻米市场的整体走势来看,利多因素仍占据主导地位,其影响力依然较大,而且目前市场进入传统的青黄不接时期,原粮稻谷供应量不断下降,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回暖(特别是大米副产品需求逐渐放大),部分市场供应不足,价格稳中有升。
利多支撑――国内稻价稳中略涨
据中国大豆网统计,截至6月12日,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长粒稻谷每吨(下同)收购价1940~2040元,鹤岗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840~1960元,均较上周上涨40~60元;吉林松原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900~1960元,辽宁铁岭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920~2000元,均比上周上扬20~40元。江苏镇江地区粳稻收购价2000~2040元,徐州地区粳稻收购价1980~2020元,价格均较上周上行20元;安徽芜湖地区2007年产早籼稻收购价1720~1760元,江西九江地区2007年产早籼稻收购价1740~1780元,四川成都地区晚籼稻收购价1860~1900元,均比上周上浮20~40元。由此可见,当前国内稻米市场行情仍有所上涨,只是上行的动力受利空因素的制约有所减弱,但在市场和政策的共同作用下,整体市场依然运行良好。预计随着南方新季早稻收割上市步伐的加快和北方稻谷货源的进一步减少,国内稻米市场季节性特征较为明显,而且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有效支撑下,短期内价格仍有上行的动力,只是幅度将相对有限,且不同品种之间走势也将产生一定的差异性。
政策扶持――东北稻谷高位运行
6月初,东北地区稻谷价格整体保持高位平稳,局部地区持续小幅上涨,主要是受国家利好政策的拉动以及稻谷青黄不接、市场供给不足的影响,市场收购活动也较5月中、下旬略有增多,稻农插秧结束、售粮陆续开始,国家继续实施敞开收购稻农手中余粮政策、市场主体增多。据中国大豆网了解,本月上旬东北地区稻谷价格持续高位上涨,且有继续突破前期高位的可能,目前东北三省稻谷平均收购价已经超过2000元/吨的大关,个别地区优质稻谷已经临近2200元/吨的历史高位,这主要是由于经过半年多的销售,目前东北大部分地区农户手中余粮已经不多,而且所剩余的稻谷品质一般较好,加之随着水分的降低,农民惜售心理趋强,等待后期涨价的心态较为浓厚,导致市场供应量不断下降,尤其是执行敞开收购政策的地区(黑龙江省部分地区),稻谷收购价格上涨比较明显。另外是受南方销区大米需求不旺,及价格下降和产区稻谷价格坚挺或攀高的影响,省内外粮食购销企业入市收购主动性也有所减弱,谨慎观望心理加重,尤其是稻米加工企业这种心态更为突出。预计近期东北稻米市场价格仍将在高位运行,但后期局部地区稻谷价格将面临阶段性回落的风险。
利好显现――南方籼稻注入活力
5月下旬以来,在市场及政策的共同作用下,南方籼稻市场行情持续高位运行,稻谷价格稳中持续小幅上涨,尤其是在地震、洪涝及病虫害等灾害不断侵袭下,四川、广东、江西、湖南及湖北等籼稻产区价格上行幅度比较明显,其中四川省籼稻谷平均价比5月上旬上涨200元/吨,当前收购价报1860元/吨。同时,进入6月份以来,南方水产饲料需求明显回暖,进而拉动米糠粕、米糠等大米副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其中米糠粕上行幅度较大,由于副产品需求的不断放大,一些加工企业及米厂开工率有所提高,进而提高原粮的采购积极性,导致市场原粮供给持续下降,部分地区略显不足,从6月11日国家举行的最低收购价稻谷竞价销售会上可见一斑,5月份几次拍卖成交率在40%~50%之间,而此次拍卖达到90%以上,且成交价格也比前期明显提高许多,一些米厂反映,当前企业正积极采购政策拍卖粮,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季节效应――市场走势继续看好
综上所述,6月份以来,国内稻米市场整体运行良好,价格稳中有升。其中东北产区稻米供应数量下降,价格大多保持稳定,局部地区略有上涨。随着东北稻谷插秧工作的结束,以及手中余粮有限且对后市看好,农户持粮等价抬价心理增强,且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市场价格有继续攀升的动力。南方稻米市场需求有所回升,尤其是部分地区遭受地震、洪涝等灾害,为保障人们日常生活,市场采购力度加大,从而带动稻米价格进一步上扬(籼稻米市场表现明显)。笔者认为,受稻谷供应量继续减少、而消费继续有所回暖影响,后期国内稻米市场购销将趋于活跃,其价格走势也将继续看好,特别是大米价格仍有续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