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去年11月21日正式签约,目前已到位资金3.5亿元,年底可试生产。这就是青岛啤酒项目建设的“宜阳速度”。而这也是现今洛阳开放招商的“洛阳速度”之缩影。
宜阳县对项目建设的法宝是:提供保姆式服务,有求必应、有需必帮、有难必解、有诺必践。
今天这组头条报道,我们深入挖掘“宜阳速度”背后的故事,期望以此能为洛阳招商引资提供一些方法、智慧和力量,共同探寻更多适合洛阳发展的路子,早日实现洛阳振兴。
东方今报记者 张超飞/文
见习记者 张欢欢/图
从2010年6月第一次赴青岛招商,到去年11月21日青岛啤酒厂正式落户宜阳签约仪式的举行,两年时间内,作为牵线搭桥的主要负责人宜阳县商务局党委书记、招商局局长赵青海,可谓历尽艰辛,先后20多次赴青岛啤酒集团洽谈,几乎每个月都要前往青岛两三次。
如今,总投资10亿元、达产后年产值将超过16亿元、年纳税3亿元的青岛啤酒厂已到位资金3.5亿元,年底可试生产。谈起青岛啤酒厂落户宜阳的整个过程,赵青海的心情颇为复杂,这其中酸甜苦辣,可谓一应俱全。
与青啤连线最初缘于牡丹文化节招商
与青岛啤酒集团的接触还要从2010年6月份说起,当时赵青海跟随洛阳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前往青岛,为下一年的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招商引资。据赵青海回忆,当时给青岛啤酒集团、海尔集团、海信集团、双星集团等几个全国知名企业都发送了邀请函,邀请他们参加下一届的牡丹文化节。这算是与青岛啤酒集团有了第一次的接触。
虽然2011年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青岛啤酒集团并没有派人过来,但那一次赴青岛招商对赵青海来说并没有白跑。“这期间,我先后又往青岛啤酒集团跑了五六次。”赵青海说,因为2010年下半年,宜阳县招商人员了解到,青岛啤酒集团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分厂,而这与宜阳县产业集聚区内正在谋划建立一个食品生物医药专业园区不谋而合,如果把青岛啤酒引进园内,对园区发展将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此时,在青岛啤酒集团的发展战略中,整个河南区域还是一片空白,这让我们看到了机会。”自此开始,赵青海就开始带领招商人员多次前往青岛,主动上门和他们联系。“这期间多次前往青岛啤酒集团,虽然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但却与投资部助理等人员建立了良好的朋友关系。”赵青海说,这也为以后的交往奠定了基础。
只要没有被当面拒绝就不能放弃
2011年中秋节前夕,青岛啤酒集团投资部长助理李辉带领一名工作人员,从西安转战洛阳考察,洛阳市商务局向其推荐了包括宜阳县在内的6个县(市)区。当考察人员到达宜阳县时,宜阳县委书记王琰君亲自接待,陪同他们考察了宜阳周边的地块、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等,同时还向其详细介绍了宜阳县的投资优势、发展优势。
“青岛啤酒集团的此次考察,给了我们很大信心,但同时也倍感压力。”赵青海说, “我们必须先人一步,主动出击,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为此,中秋节假期赵青海他们并没有休息,而是加班加点,制作了一本专门针对青岛啤酒在宜阳投资情况介绍册,上面涵盖了青岛啤酒在宜阳县的投资优势、配套政策、优惠措施、辐射范围、交通区位,同时还订好了前往青岛的机票。
“中秋节后上班第一天,王琰君书记就带领我们招商人员赶赴青岛啤酒集团。”赵青海说。
此时,赵青海已经在洛阳和青岛啤酒集团之间往返十多次了。虽然此次,青岛啤酒集团对宜阳县产生了兴趣,但也并没有任何表态,而是和之前一样“我们正在考察,相关情况会向领导汇报”。
但通过此次接触,让赵青海更加坚定了信心,“只要青岛啤酒方面没有明确表态不在洛阳投资建厂,没有直接说让我们不要再去了,我们就不能放弃。”
四天等待只为见投资部长一面
接下来的赵青海通过电话和短信不断地同青岛啤酒方面保持沟通,只要抽出时间,就赶赴青岛和相关人员面谈。频繁的来往,也让赵青海在青岛啤酒集团内部成了“名人”,就连那里的门卫、搞接待的司机都跟他很熟识了。
有一次赵青海一行五六人再次来到青岛,青岛啤酒集团搞接待的王师傅开车来接人。当大家伙上车了,随行的人问了一句“人到齐了吗?”,结果开车的王师傅来了一句“赵局长(赵青海)还没上车吧?”大家一愣,随即发现赵青海还真没上车,正在车后收拾行李。
由此可见赵青海到青岛的频繁程度,在赵青海看来,每一次到青岛充满了艰辛和无奈。“其实,每一次出发之前我心里都没底,能不能见到相关负责人还是个未知数,但即便联系不到人我也要先赶过去,只有去了才有机会碰到人。”
2012年春天,赵青海又来了青岛啤酒集团,然而并没有见到青岛啤酒集团投资部部长王少波,于是就给王少波发了短信“王部长,我在青岛等你。”然而,这一等就是四天。这期间赵青海每天都会给王少波打电话或是发短信。“有时候不知道对方烦不烦,电话打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赵青海说,“但是为了招商引资也没有办法”。
当然,这四天没有白等,四天之后赵青海终于见到了投资部部长王少波,赵青海的诚意也让王少波感动,“照你们这样,来我们集团洽谈业务的人很少”。
收到短信的那一刻悬着的心终于落下
赵青海的诚意最终也打动了青岛啤酒集团,去年4月,青岛啤酒集团经过慎重考察,终于同意商谈具体细节。
据赵青海介绍,为了顺利拿下这个项目,宜阳县委县政府表示,只要是县里能够提供的优惠政策全部提供,只要县里能够提供的服务全部提供。青岛啤酒指出厂房选址高度低于周边道路高度,宜阳县就着手填高厂房地址;提出需要检测水样,宜阳县按照要求,立即从洛河水中取样送往青岛。
2012年9月25日,一条来自青岛啤酒集团投资部副部长王强的短信,让赵青海悬了两年的心放下了。短信的内容很简单“总裁办公会已通过在宜阳建厂的方案”,为了得到这样的结果,赵青海已先后奔走了两年。说话的同时,赵青海还拿出了手机给记者看了他保存的去年他与青岛啤酒集团之间的短信往来。去年11月21日,青岛啤酒60万千升/年洛阳(宜阳)项目签约仪式正式举行。此时,距赵青海第一次赴青岛已有两年时间,两年来,他奔走于宜阳和青岛之间已超过20次。
要为企业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
如今,落户宜阳的青岛啤酒厂在今年年底就可以试生产了。青岛啤酒集团之所以能落户宜阳,除了招商人员前后20多次的奔走之外,更与宜阳自身所具备的区位优势以及招商思路是分不开的。
对此,宜阳县委常委、统战部长赵红艺说,近几年宜阳的经济发展态势有目共睹,再加上宜阳紧邻洛阳,能够享受到“县级地价,市里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青岛啤酒在此建厂的需求。为了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宜阳县确立了紧盯知名产业、围绕产业链条、完善承接载体、实现招商突破等五大招商思路,青岛啤酒集团的落户,也与招商思路不谋而合。
通过此次青岛啤酒集团的落户,也让宜阳县更加坚定了招商引资的方向,那就是招商一定要符合县里的主导产业定位,要招那些行业里处于龙头地位的企业。期间,洛阳市市长李柳身,宜阳县县委书记王琰君等市县相关领导均多次前往青岛啤酒总部,青岛啤酒方面备受感动。除此之外,更要为招进来的企业提供完善的、“保姆式”的贴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