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11月7日 -中国央行在最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及“降杠杆”,为敏锐的市场人士所注意。对于中国政府债务,美银美林大中华区经济研究部主管陆挺认为,整体规模并不高但结构需改变,在地方政府去杠杆的同时,中央政府应适当加杠杆。
央行稍早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在近几年较大幅度加杠杆后,经济可能将在较长时期内经历一个降杠杆和去产能的过程,并指出地方政府性债务等问题比较突出。
陆挺在一记者会上表示,对于央行提及的降杠杆的内涵,还需进一步沟通,但就中国政府债务而言,应在地方政府去杠杆(deleveragelocal government)之时为中央加杠杆(leverage up central government)。
据该投行测算,到今年6月,全国政府债务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在53%,其中地方占比32%,中央占比21%。“(这个比例)可接受,并不需要恐慌,不必减到50%,或者45%。但中国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债务占大头,中央占小头。”陆挺说。
他认为,在中国整体储蓄率很高,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城市基建,相对薄弱的情况下,保持一定债务进行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是必要的,但结构需要改变。一方面,中央政府承担更多,地方政府承担相应减少;另一方面要给地方政府以债券市场支持,而不单是通过银行解决其融资问题。
陆挺还提及,对于企业降杠杆而言,不仅是降债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股权融资来降低杠杆率,而这又应从公司治理、上市制度改革方面入手。
瑞银(UBS)经济学家汪涛等此前发布报告称,央行在官方文件中提“降杠杆”,是其印象中的首次。他们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积极降杠杆,央行仅是暗示可能会开始降杠杆的过程。
结合央行报告和李克强总理发表在工人日报上的讲话,瑞银认为中国明年可能会在货币和信贷政策上采取相对审慎的基调,即便在GDP增长目标7-7.5%的情况下,M2增速目标也可能下调至12%。
工人日报周一刊登李克强讲话全文称,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中国坚持不扩大赤字,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根据形势变化,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努力释放改革的巨大红利。
国家审计署年中开始全面开展政府性债务审计,但目前尚未公布审计结果。2011年审计署曾对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担保责任和救助责任的债务进行了审计,公布2010年底为10.7万亿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