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在宜阳县投资建项目,政府部门天天主动‘找活儿干’,我们反倒轻松了很多。”青岛啤酒(洛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水乐笑着告诉记者,项目建设也要“加速度”,得让他们“没活儿干”。
青岛啤酒项目于去年11月21日正式签约,目前已到位资金3.5亿元,年底可试生产。这就是青岛啤酒项目建设的“宜阳速度”。
为服务项目建设,宜阳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负责的项目指挥部,从县直单位抽调13名业务精、作风硬的后备干部,到项目指挥部工作。其中,4名工作人员被分配到了项目建设现场,天天和青岛方面的工作人员一同上下班,随时了解项目推进情况。他们是宜阳县安排在企业内部的“暗岗”。
项目签约后,细心的曹水乐发现,凡是他们提出来的要求,指挥部都按照“当天事当天毕、问题绝不过夜”的标准来处理。有些他们没有提出的问题,被“暗岗”发现了,指挥部也会主动来帮助处理。
项目建设最烦琐的是手续问题,可曹水乐从来没为办手续操过心。为啥?有手续需要办理就找指挥部!从土地使用证、用地规划许可证、消防报审,到用水、用电、天然气管道、污水管道等手续,宜阳县均指定有专人全程领办。
为加快项目手续办理,宜阳县先后组织召开20多次协调会议,国土、住建、水利、电力等十几个职能部门与青岛啤酒项目方面对面交流,共同解决;项目建设事项繁杂琐碎,宜阳县政府竭尽全力为项目提供最佳建设环境和条件。
项目刚签约时,青岛啤酒工作人员缺少临时办公的地方,宜阳县政府立即把指挥部的办公室腾出几间,配置好办公用品,让他们“拎包入住”;青岛啤酒提出项目地块不平整、部分区域低洼,宜阳县立即着手平整土地,出资打了10眼机井、架设电力专线;凡有扰工问题出现,宜阳县第一时间出面解决……
“对于青岛啤酒项目,我们提供的是‘一保四有’服务。”主管该项目的宜阳县领导解释说,“一保”就是保姆式贴心服务,“四有”就是有求必应、有需必答、有难必解、有诺必践,倾力打造“宜阳速度”。
政府能提供的服务,宜阳县全部提供,但他们绝不干预企业决策。青岛啤酒项目投资10亿元,政府部门从不干涉企业招标等事宜,企业的事情全部由企业说了算。
出资出人优化环境,宜阳县到底图啥?“开放招商不能算小账而应算大账,不能图眼前而应看长远。”宜阳县委书记王琰君说,青岛啤酒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以上,年均税收3亿元以上,带动就业1000人;不仅如此,青岛啤酒项目已成为宜阳县开放招商的“金字招牌”,直接吸引了金丝猴、惠州天丽包装、新明盛玻璃器皿等多个项目落户,对做大县域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促进作用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