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11月4日 -中国中化股份有限公司明年将成为伊拉克石油最大的买家之一,届时该公司的首家全资炼厂将开始运营,这进一步说明伊拉克在开拓亚洲新市场方面走在了其它中东国家的前面。
经历数年的动荡局面后,伊拉克石油生产取得迅速增长,而中国也成为寻找新市场的石油出口国眼中最重要的战场。中国在9月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净进口国,并在10年来一直推动全球燃料需求的增长。
伊拉克表示,明年中国对该国的原油购买量将增加逾三分之二。为刺激销售,伊拉克向买家提供了比其它竞争对手更优惠的付款条件。
中国交易商表示,中化计划使用新建炼厂中的40%产能加工伊拉克原油,以替代初步协议中计划使用的价格较为昂贵的科威特石油。
“科威特原油比伊拉克贵,而且没办法砍价,因此竞争力较低,”一位了解交易的贸易消息人士说。但他补充说,中化可能还是会买一些科威特原油。
贸易消息人士说,中化在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泉州炼厂加工能力为每日24万桶,在12月初开始的试运营完成后,该炼厂料将开始每日加工约10万桶伊拉克石油。
不过中化在2007年与科威特签订非限制性协议,为泉州炼厂每日提供24万桶科威特石油,中化仍需遵守,或者部分遵守这份协议。
“(中化)不能过河拆桥,”但这位消息人士预计从科威特进口的石油仅为每季度200万桶,约合每日2.2万桶,不及最初协议的十分之一。
与科威特的非正式结盟帮助中化炼厂取得了国家批准,因为中国要求大型的新炼厂先要确保石油供应。
但中化从未将与科威特的供应协议变成正式版,贸易人士说,这部分是因为科威特在现行的320万桶日产量之外,似乎并无立即增产的打算。
中化的一位贸易高管称,虽然泉州炼厂是针对加工科威特石油所设计,但在决定使用哪种石油时,最重要的还是经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