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国内稻米市场维持高位区间强势运行

2008-05-29 09:412330

稻米作为世界上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今年以来,国际米价大幅上涨,连创新高,但受产稻国新粮上市的影响,近日以来又出现大幅下跌,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稻米期货上周跌幅高达12.6%,呈现高位剧烈振荡行情。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稻米价格受到传导效应明显较弱,国内大米市场价格继续维持较高的区间强势运行。

              我国稻米供求市场处于紧平衡状态
              目前,我国稻谷消费量中的80%以上是直接用作居民的口粮,而南方更是大米的主要消费市场。我国这一全民性的口粮消费特点,也使稻米成了粮食市场上敏感度最强的粮食品种。近两年来,我国稻谷产量连续增产,改变了稻谷当年产量低于当年国内消费量的局面,国内稻谷市场实现了新的供需平衡。据最新统计调整数据,2007年全国稻谷总产量预计为18650万吨,较上年增长2.15%,国内稻米增产对于确保国内市场的供应安全起到较好的作用。

              国内稻米市场价格南北差异较明显
              国际稻米价格的上涨首先传导至香港,5月上旬引起当地市民的抢米潮,并进一步反映在国内南方市场。南方一些大中城市,大米消费量大,储备库相对较小,米价明显上涨。更有部分地区一度出现了大米走私的现象,以致商务部在今年4月发出通知,进一步加强供港粮食的出口管理,并规定仅限于出口一至香港,不得转口。与南方稻米市场供应紧张形势相反的是,我国北方稻米市场却陷入低迷,今年1月份黑龙江、吉林、辽宁稻谷出售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左右,譬如2007年,黑龙江稻谷总产量达1655万吨,较上年增收220万吨,创历年新高。然而,与丰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地稻谷价格一路走低,去年10月份,稻谷上市的价格是0.85元/斤,随后价格一路走低。到12月,部分地区已经跌破了0.75元/斤,直至最近才恢复至去年同期价格水平。

              运输环节仍是制约我国南方稻米供求市场平衡的关键因素
              由于全国粮食连续4年丰收,东北地区稻米供给能力偏强,关内粮商多采取观望态势,在东北大量采购储存的贸易主体明显偏少,因而,在南方市场稻米供给的关键时刻,又由于铁路运力紧张,使得东北稻谷南下入关困难,不能及时运抵南方市场。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运输问题,相继出台了下列措施:一是从2月20日起,关内销区企业进入东北采购2007年产粳稻将给予高额运费补助;二是近期国家铁道部宣布,从今年5月1日起至6月30日,集中60天时间为东北地区集中抢运1000万吨粮食,以最大限度地解决东北粮食外运难问题。运输问题的解决,不但有效缓解东北产稻米价格的下滑,而且东北稻米的大量入关,对南方粮价的上涨起到抑制作用,稳定了南方市场稻米价格。预计短期内,随着东北大米的继续拥入,南方部分销区的粳米市场仍有下探的空间。

              综合分析,我国的稻米市场是相对独立的市场,国内生产量基本可以保证居民消费,北粮南运政策的出台又解决了南方的稻米供给问题。后期国内稻米价格将继续呈平稳态势,但从长远来看,我国还应大力发展运输及配套的粮食物流仓储设备,只有完全解决东北粮食物流的南下入关问题,稳步提高稻谷国家最低收购保护价水平,才是长期稳定国内粮价的根本之道。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21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30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