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10月25日 - 土地制度改革是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破口,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的基础和前提,预期也将会成为即将于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要议题。
以下为路透整理的中国建国以来重要土地政策要点一览: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
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用五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建设用地使用权地籍调查,尽快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依法征收农民集体所有土地,要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修订土地管理法,尽快出台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条例。
--2008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
--2007年,出台《物权法》
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有权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采取转包、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未经依法批准,不得将承包地用于非农建设。
--2002年,颁布《农村土地承包法》
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而通过招标、拍卖、公开协商等方式承包农村土地,其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让、出租、入股、抵押或者其他方式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