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以来,上旬受国际大米短缺的恐慌影响,个别企业的囤积行为和居民“积谷防饥”的行为更加重了销区稻米供应紧张的局面,拉动稻米价格一路攀升。但随着“北粮南调”东北大米逐渐进入南方市场,中旬以后稻米价格涨势开始放缓,甚至出现区域性回调。目前市场供求基本平衡,南方市场稻米价格趋稳,东北产区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收购企业收购量日渐萎缩,呈“有价无市”局面。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灾区目前粮油价格平稳,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构成威胁。
国际稻米供应依旧紧张,进入五月以来,受泰国飓风和美国天气影响,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糙米市场出现涨跌互现的复杂局面,表明国际市场对稻谷供应的极度担忧,近期多头重新入市,支撑大盘持续上扬。
地震肆虐无碍稻米市场走向
5月12日14时28分,是一个极其灰暗的日子,祸从天降,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大地震,天堂变成地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中农业损失相当惨重,5月17日农业部透露,
农作物受灾面积50多万亩,畜禽死亡1250多万头(只),成鱼、苗种损失8000多吨,几十万亩农田被毁,部分水利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估计100万―150万亩水田将被迫改种其它作物,对灾区农业恢复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
“民以食为天”,为保障灾区人民的生活以及灾区经济稳定,国家大量调运粮食入川,15日,国家调运16.4万吨中央储备粮油紧急供应灾区,其中包括10万吨中央储备稻谷、5万吨中央储备小麦和1.4万吨食用油。据悉21日中储粮又捐赠3000吨大米将于25日、26日抵达灾区。四川主要以籼米为主,所以灾区籼米产量肯定会受到影响,进而可能会影响到四川稻米市场的供需格局。但在国家大力支持下,预计灾区稻米后市走势平稳。
四川历来是天府之国,2007年粮食种植面积占全国6.1%,粮食产量为全国粮食产量的6%,此次地震农作物受灾面积占07年四川省种植面积的0.49%。况且震后重建物资将占用大量入川运力,因此,从全局来看,地震对后期稻米市场的整体走势影响不大,可能会引起周边市场的短期波动,但地震因素可能会进一步加强“籼强粳弱”格局心理。
北粮南调迫使销区稻米回调
伴随着国家大米的飙升,多个国家粮食危机,四月份国内沿海地区稻米价格也应声而起,四月末五月初国内销区米价暴涨,市场看涨心理严重,贸易商囤粮惜售,居民“积谷防饥”,批零市场出现抢购现象,销区稻米供应紧张的局面进一步加重。强烈需求支撑价格进一步上涨,加上部分投机商的炒作,国际米市通过港澳地区影响国内,推动国内稻米价格一路攀升。
进入五月中旬之后,北粮南调的东北稻米逐渐到达南方销区,市场供给紧张的局面得以缓和,受东北稻米冲击,稻米市场局面改观,市场整体涨势放缓,局部地区出现回调局面。而早籼稻受养殖和米粉加工业等需求的影响,涨势不减,表现抢眼。东北稻米进入南方市场,粳米价格受到冲击回落,随着天气转暖,保管成本增高,囤积商回吐日前囤积稻米,居民购粮减少致使粳米价格趋弱。而早籼米主要供应学校、工厂食堂等,其次隔年早籼稻是米粉加工企业的主要原料,且南方沿海地区常常利用籼稻替代玉米作为饲料喂养鸭鹅,目前市场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季节,距新稻谷上市还有一段时间,受轮换架空期制约,粮库出库忧虑较多,所以出库量较少,市场供给偏紧,需求强劲推动南方销区籼米价格上行。随着“北粮南调”的进行,预计粳米价格涨势趋稳,区域性波动,而籼米涨势将继续,但受品种回调压力,上涨空间不大。
本高利薄东北产区价格走高
东北是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其中只黑龙江每年为国家提供商品粮超过250亿公斤。但由于运力限制,东北粮食入关受到极大制约,因此前期东北供需失衡,粮食供应充足导致价格低迷,“谷贱伤农”问题极为严重,为东北粮食生产带来莫大隐忧。自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30日,农发行累计发放贷款700亿元支持东北和内蒙古玉米和稻谷收购,随着“北粮南调”运力增加,东北稻米运抵南方平抑粮价的同时,东北产区稻米价格开始攀升。进入五月以后,农民播种开始,种植成本增加使农民惜售心理加强,同时各收购主体收购积极,多方因素推动东北产区稻米价格持续上涨。
由于前期稻米价格上涨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东北农民播种积极,4月中旬以来,各地天气晴好,土壤墒情适宜,截至5月19日,黑龙江省大田播种基本完毕,大田播种计划已完成98.8%,水田插秧面积完成计划的70%,全省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已超过1.5亿亩。为后期粮食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预计后期东北产区稻米市场将进一步走强,但由于品种之间的比价效应影响,东北稻米后市涨势趋缓,将高位趋稳。
成本增加推动稻米价格上涨
今年第一季度,受煤炭、原油和钢材价格飙升的影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17.5%,比上年同期加快13.3%,种子、化肥、农药和柴油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农民由于粮食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降低,极大的挫伤着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据测算,由于农资产品价格暴涨,农民种粮成本同比增加150元/亩左右。同时,从国家统计局获悉,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8.5%。其中,城市上涨8.1%,农村上涨9.3%,农民生活成本大大增加。另外,务工收益远大于种粮收益,因此“弃农务工”严重威胁粮食生产安全。这些都加重了农民售粮看涨的心理预期和农民售粮的价格底线。随着东北稻米收购积极,价格上涨,农民惜售心理进一步增强,各收购主体抬价诱售。因此,种植成本增加推动稻米价格上涨。
综合各方因素,笔者认为,目前稻米市场供应较为充足,但受种植成本增加和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预计国内稻米后市粳稻米涨势趋缓,渐趋平稳;籼稻米由于需求推动和地震因素影响,涨势仍将继续,但受品种“比价效应”影响,上涨空间不大。进入六月中旬之后,稻米市场将进入政策稳定期,国内稻米市场将整体趋稳,分区域、分品种窄幅振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