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珊珊
路透香港10月18日 - 香港离岸中心即将迎来突破性发展,金管局已向中国人行提出取消本地居民每日兑换上限的建议并获得正面回应。预料此政策落实将可深化离岸零售业务,让过度倾斜于机构/企业的市场更加均衡发展。
金管局总裁陈德霖昨日在拜会人行后释出了兑换上限可能取消的讯息,虽然暂没有时间表,但香港银行界人士乐观看待。一旦人民币兑换上限取消,将可进一步推动香港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债券、保险等理财产品发展,长远而言,将让人民币资金池更加稳定。
银行人士指出,由于目前人民币利率高于港元及美元,再加上人民币稳步看升,预料该政策出台后将令人民币有进一步升值压力。不过,另一方面,随着人民币离岸资金池扩大以及双向渠道开通,预料在岸与离岸的汇价将更趋一致。
“人民币兑换上限不论是放宽或是取消,短期购买人民币需求增加,在岸与离岸的套利活动也会增加,让CNH与CNY的价格进一步接轨。”交通银行经济首席经济及策略师罗家聪说。
事实上,随着中国逐步走向资本帐开放,搭建在岸与离岸流动渠道,让近期套利活动特别活跃,其中最为吸引人的即是在岸与离岸丰厚的利差。人行今年起一连串试点或是政策简化,一方面为推进人民币完全兑换铺平道路,但无可避免了也吸引套利资金进入。
以今年推动的昆山试点为例,台资公司在昆山的设立条件放宽,有公司将境外汇入资金用于昆山公司的日常营运,再将该公司收入的货款用于金融商品投资,即有可观的套利空间。
而7月央行简化了跨境贸易流程,企业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增加,也吸引部份企业利用此渠道将资金打入境内。不仅是企业,下半年境内利率平均偏高,亦有中资银行至离岸兜揽同业存款。
“境内利率高出境外许多,资金进来买理财产品或是银行存款都有利差可图…我们的确看到企业利用这个管道(套利)。”一中资行人士说。
陈德霖在昨日的公开讲话中提及目前香港离岸即期及远期外汇成交量已达到每日100亿美元,较去年底的市场估计约50亿美元倍增,人民币流动性的增长力道可见一斑。
在基本面(双顺差、人民币国际化),以及资金面(套利资金和亚洲资金转进中国),人民币即期汇率本周强势上涨,在岸或离岸均创下历史新高。人民币兑美元远汇等衍生性曲线亦同创波段高点。市场人士指出,这些由基本面及资金面累积的升值压力在10月后央行放松托市而被触动, 佐以市场对于11月三中全会新政策的想像,以及人民币波幅年底前可能放宽的期待,共同创造了人民币突破6.10关口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