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批发价上涨开始影响到零售市场,记者从重庆市内部分零售卖场了解到,东北米、本地米零售价出现小幅上扬,但市场波澜不惊,并未出现市民抢购的情况。
昨日,观音桥某超市,东北珍珠米标价为1.65元/500克,另一款特米标价为1.45元/500克,均明显高于前段时间的价格。在场营业员称,之前这两种大米的售价分别为1.5元和1.3元。解放碑一超市,东北珍珠米五一期间售价1.49元/500克,眼下也上涨0.1元变成1.59元。渝北区一超市除东北米价格上涨外,本地米价也小幅上扬,涪陵新米从1.39元/500克涨至1.45元。
农贸市场的米价也有变化。渝中区石灰市市场经营东北米的经营户有4家,其中3家已将售价上调至1.9元/500克,一家仍维持1.8元/500克的价格。据称,维持原价者主要是因为东北米是在涨价前进的货。
大米零售价的上涨主要缘于批发价上升,盘溪粮油批发市场昨日大米批发价较4月下旬又有小幅上涨。其中,东北米涨得最猛,每500克从1.55―1.6元涨至1.65元以上;湖北米则从1.5元内涨至1.53元;本地米价格相对稳定,基本维持在1.35元/500克左右。
据该市场经营户介绍,近两天东北米重庆到站报价比先前又涨了0.08元/500克左右,与市场现有批发价1.65元/500克持平。就是这个价格,经营户们还是很难及时拿到货,因为东北地区南下火车皮较为紧张。本地米虽不存在运输困难,但货源也偏紧,主要是农民惜售心理较重。
经营户吴女士透露,近来她每天要卖出大米两三千斤,而之前仅一两千斤。盘溪市场相关人士估计,目前该市场大米日销量较前些时候增加20%左右。据说,该市场40多户大米经营户有相当一部分库存不足。
背景
居民大米消费总体下降
民以食为天。记者昨日在观音桥一超市随机采访几位消费者后发现,因生活水平提高,大米在重庆人的饮食结构中近几年呈下降趋势。
家住江北区大石坝的邓先生有一个三口之家,除女儿在商场工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外,他与退休的妻子一日三餐基本在家。邓先生说,现在生活好了,每月吃的大米约15公斤左右,比2000年前少了至少5公斤。
据邓介绍,少吃的这5公斤大米,其实是被其他食品代替。邓一家三口早餐一般在外购买,多为包子、馒头加豆浆或者牛奶;中午老两口在家吃面,省事又省钱;晚餐一家人才吃一顿米饭。由于平时隔三差五有鸡鸭鱼肉,即使吃饭也只吃一碗,吃两碗的时候少之又少;妻子、女儿经常是只吃一碗就饱。
家住观音桥附近的关女士,小两口一日三餐的早、中两顿饭都在外解决,只有晚餐回家吃一顿饭,每月消耗的大米不到10公斤。
王女士一家则因参加瘦身运动而减少了大米的消耗。身体偏胖的王女士介绍,她与丈夫一样体重都有些超标,为减肥,两人不得不控制饮食――王自己很少吃米饭,正餐时通常吃一点蔬菜,然后吃一个苹果;其夫则尽量控制饭量,多吃杂粮,每月都要买一些玉米粒,与大米混合在一起煮饭。饭量缩减,加上用杂粮替代,王女士一家每月大米消耗量也就在10公斤以内,比过去大为减少。
影响
火锅店向食客收饭钱
米价涨,各种蔬菜、副食价格也在涨,从来吃饭不要钱的市内火锅店开始向食客收饭钱。
记者昨日从加州饮食集团了解到,五一前夕,该集团旗下火锅店开始像中餐一样收饭费,每人1元。此前,奇火锅也开始向客人收饭费,价格同样是每人1元……近期收饭费的火锅店还不少。向食客收饭钱的原因,据说主要是为消除成本上涨的影响。
加州集团有关人士介绍,去年以来,肉类、食用油、蔬菜、调味品等原材料先后上涨,这些陡增的成本让火锅店经营压力逐渐增大,而如今米价又开始上涨,该集团每月购买大米的支出从4000多元猛增8000元,实在扛不住了,只好打起了米饭收费的主意。
奇火锅也赞同这一说法。称该企业每月要支出5万元米钱,这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向食客收饭钱以后,企业现在采购的大米多是2元/500克左右的,比先前的米要好得多,以前卖的米单价也就1元左右。
除收饭钱外,一些火锅店还增大了大米采购量。奇火锅称,以前每次只进一两吨大米,现在一次进货就是10来吨,可供经营约1个月。
分析
农户存粮数上升对粮价影响不大
市物价局对重庆市农户存粮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受国际国内粮价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农户户均存粮数量上升。市粮食局调控处人士昨日称,这一情况对市场粮价影响不大,未来粮价趋于平衡,重庆市粮食供应基本稳定。
该调查期为2007年4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范围涉及17个区县农户238户,人口998人。2008年3月31日,重庆市农户平均每户存粮1473.18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93.14公斤,增幅6.75%。
据市物价局称,农户存粮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产量增加。2007年调查户中籼稻亩均产量441.8公斤,同比上升17.4%;小麦亩均产量183.6公斤,同比上升1.6%;玉米亩均产量达到387.8公斤,同比上升4.6%,农民手中有了较为充足的粮食。
同时还有农户惜售的原因。由于受国际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的拉动、种粮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中籼稻、玉米、小麦的平均收购价格分别比2006年上涨11.89%、15.79%、11.94%,今年仍呈持续上涨态势,多数农户对后期价格看好,存在惜售心理,户均待售量109.19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37.28公斤,增幅51.84%。
加上今年生猪价格继续高位运行,刺激了农户饲养积极性,农户自留饲料用玉米的数量同比有较大幅度增加。
市粮食局调控处人士介绍,粮食主要分口粮和饲料粮两大部分,前者主要是大米,地产粮食能满足市内需求;后者主要是玉米、大豆等,需从外地调入一部分。来自全国粮食调控与统计工作会议消息,今年重庆市的粮食安全工作将重点围绕三方面展开:进一步完善粮食供应应急预案;增加地方粮油储备;加强粮油市场监管监测。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今年重庆市粮食市场供需基本平衡,粮价走势趋于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