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以来,由于主要出口国采取措施限制大米出口,国际市场大米供应更加紧张,价格持续大幅调高,达到近20年来的最高点。据监测,在国际市场上作为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报价,近一周内最高涨幅达到17%。目前,泰国100%B级大米报价为每吨900-960美元,曼谷FOB价,比上周上涨17.7%,比上年同期上涨187.5%;破碎率5%大米报价为每吨850-910美元,比上周上涨13.5%,比上年同期上涨177.2%;蒸谷米报价为每吨860-920美元,比上周上涨12.7%,比上年同期上涨178.1%。
在国际米价大幅上涨的环境中,国内大米市场却表现平稳,部分地区米价甚至略有下降。据监测,本周(4月7日-11日),福建全省批发市场晚粳米平均价3095.8元/吨,比上周下跌11.4元/吨;江苏省特等籼米全省批发均价2537元/吨,较上周下跌20元/吨;上海市场普通粳米平均批发价2800元/吨,中晚籼米均价2460元/吨,均持平;浙江衢州市场东北粳米报价2940-3000元/吨,下跌30元/吨。在东北产区,黑龙江省大米销售价格依然低迷,目前普通大米市场平均销售价在2400-2600元/吨之间。
在国际米价的一片“涨声”中,中国米价却没有“随行就市”而“水涨船高”,主要原因:
一是中国粮食库存充足,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中国水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近几年总产基本稳定在1.8亿吨以上,稻米市场自给自足的特征比较明显。据温家宝总理表示,目前中国大米库存量充裕,达到4000万至5000万吨,而且中央已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促进农民增加粮食产量。另据了解,中国向来重视粮食储备,07至08年度,中国国内的大米库存安全系数达31%,而全球大米库存安全系数仅为17.13%。另外,目前我国稻谷库存消费比为28%,大幅高出20%的国际安全线,而越南、印度等主要大米出口国则远远低于这个标准,这也是近期国际大米暴涨,而我国得以独善其身的重要原因。
二是随着南方水稻播种工作的展开,以及储备粮的不断轮出,国内稻米市场供应量季节性增加,供需矛盾得到缓和,局部地区供应压力也有所体现。一方面,随着气温升高、粮食储存难度加大,以及南方产区稻谷播种工作陆续展开,农户售粮进入一个高峰期,市场供应量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南方地区储备轮换工作也开始进行,储备粮不断流入市场,据了解,轮出的主要品种为早籼稻,其市场供应偏紧状况已得到改善,再加上梅雨季节的即将到来,早籼米需求渐显疲软,市场上早稻米价格整体呈现稳中走低态势。
三是在运费补贴政策(截止期限为6月30日)的支撑下,东北低价大米继续大量涌入销区市场,并占据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打压了当地大米的销售,导致其市场价格振荡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