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米价近期连创新高,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大米期货价格在过去一年中,共计上涨72.29%,这一涨幅已经超过玉米和大豆的同期涨幅。由于粮食需求稳定增长,而产量增长却陷入瓶颈,粮食供需缺口越来越大,加剧了粮食的短缺状况。“米荒”正在危及全球粮食市场的供应。
出口限制政策引爆国际米价上涨
3月25日,埃及政府宣布,从4月1日开始禁止出口大米,禁令时效长达6个月。同日,柬埔寨也宣布,除政府部门外,禁止所有私营机构出口大米。虽然柬埔寨并非稻米出口大国,但这项禁令更加凸显出亚洲稻米供应吃紧的情况。柬埔寨国内米价由1月时的每公斤35美分,激涨到92美分。
3月28日,世界第二、第三大大米出口国越南和印度也相继宣布,减少大米出口量。越南将2008年的大米出口量从去年的450万吨调低到350万吨,减少1/4;印度当天也宣布,将出口大米的最低价格大幅调高超五成,由每吨650美元增至每吨1000美元,以缓解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外销限制规定令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大米数量减少了大约1/3,加上全球第一大出口国泰国的稻米供应锐减,市场上稻米供应相当吃紧;当前全球的大米库存到达1976年以来的最低点。
受此影响,作为全球大米价格基准的泰国大米,创下了20年来的新高,涨幅超过30%。而4月7日,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大米期货价格也上涨2.4%,达到创纪录的20.985美元/100磅(约合0.463美元/公斤),这一价格已经是一年前的2倍,自2001年以来涨了5倍。
诸多因素导致全球粮食供需紧张
低储备和高消耗的碰撞,是导致粮荒频发和粮价高企的主要原因。过去45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至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需形势的巨大变化造成了粮食大幅涨价。同时,全球变暖导致的干旱和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增加,以及土地沙漠化导致耕地不断减少的现实。气候的变化不仅导致危险紧急自然情况数量增加,更对粮食的生产形成了威胁。在澳大利亚、乌克兰和加拿大等粮食主产国,由于天气恶劣,导致其2007年产量严重受损,粮食库存急剧下滑。而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国家的收成同样不尽人意,再加上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全球2008年度粮食需求依然强劲,很多进口大国仍旧急需补充库存,以防粮食库存枯竭。目前全球粮食储备已降至35年来的最低水平。对此,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出警告,由于主要农产品价格出现历史以来高价位,谷物价格的涨幅已令贫穷国家难以负担,目前全球有36个国家正面临粮食危机,主要是在非洲、南亚和中美洲,2008年全球饥荒将面临严重危险。
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的飞跃发展,促使居民对大米需求量提高,对肉类食品需求的增长,这引发了谷物饲料供求紧张,从而推升了粮价,而很多农民也改种利润更高的农作物,加上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使得世界各地的稻田面积进一步减缩。
此外,发展生物燃料也是导致粮价上涨的原因之一。由于原油价格迅速上涨,利用玉米和油籽作为替代性能源的主张和做法也刺激了全球对食品作物短缺的关切,也推高了粮食价格。据美国农业部预计,未来几年内,美国玉米产量的1/3将用于乙醇燃料生产,2002年这一比例仅为11%。据美国能源法案,美国政府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美国的汽油用量减少20%,提高乙醇和其他替代性燃料的用量,到2022年,生物能源的使用量将达到360亿加仑,其中,燃料乙醇占三分之一以上。而2002年这一比例仅为11%。按上述数据计算,到2022年,美国生物能源规模是现有的6倍。
国内粮食市场仍存隐忧
我国近年粮食产量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7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0150万吨,比上年增产350万吨,增长0.7%,成为历史上第4个高产年,这是1985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首次实现连续4年增产。其中,夏粮产量11534万吨,比上年增长1.3%;早稻319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秋粮35420万吨,比上年增长0.6%。2007年中国主要粮食进出口仍保持净出口。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的大米、小麦和玉米的净出口数量分别为85.1万吨、225.3万吨、481.2万吨。同时,目前中国的粮食储备也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数量,占当年全国粮食消费总量的比例超过35%,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其中,就大米而言,07/08年度全球大米库存安全系数仅为17.13%,而中国国内的大米安全系数则达到了31%。中国的大米库存量已达到4000万吨到5000万吨。
不过国内粮食数据的虚报问题令人担忧。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就指出“国家粮库存在虚报现象,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下面到底存了多少粮食,建议国家好好查一查!”。而4月7日,有媒体报道称,马鞍山市一个存储中央、省、市三级储备粮,总容量约8万吨的粮库“去年秋天就已清仓了,没有一粒粮食”。其他几个粮库,同样“根本没粮可卖”,有的粮库“已经有至少三年没有粮食卖了”。而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规定,必须保证仓库里有总库存量的40-50%,其中,20%当作部队战略储备用粮,20%为城镇居民用粮,还有10%国家应急调用粮,而对于另外一半,按照国家规定,可以自由交易,但作为国有粮库,必须上报国家粮食局审批和备案,不能擅自做任何处理变动。
粮食体制改革后所暴露出来的漏洞给市场敲响了警钟。一方面向上虚报库存容量数字骗取国家保管费,另一方面通过倒卖“不允许动”的储备粮或出租粮仓在市场上赢利,两者实现了当前粮库的“双重套现”。对此,在上周举行的全国农业和粮食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强调了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极端重要性”,这是保证市场供给、抑制通货膨胀、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是应对国际农产品市场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此轮国际米价上涨,会潜在抬高中国米价上涨的氛围。不过总体来看,因为中国连续4年的农业大丰收,粮食库存相对较多,国内米市仍将保持平稳。而我国也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包括4种直接补贴,促进粮食生产。而温家宝总理3月31日在出席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期间表示,国际大米价格的上涨,对中国的粮食价格会有影响,但是中国的大米供应主要依靠自己,中国要靠自己生产的大米养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