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季稻谷的陆续上市,季节性供给压力的增大,使得国庆节日效应被大大弱化,近期国内稻米市场整体以稳中下跌为主。这其中,早稻收购逐渐“隐退”,价格高位坚挺;新中稻已大量上市,主产区收购价格大多呈现下滑态势,购销双方态度谨慎;南北产区新粳稻均开始上市,丰产前景的打压使得其价格持续下跌,企业观望心态趋强;而大米市场虽然有节日效应的注入,交易较为活跃,但新米的大量上市对价格构成了打压。整体来看,供应压力的不断放大,使得国内稻米市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后期国有粮企的入市收购,将成为市场走势能否出现转折的主要看点。
早稻收购“隐退”市场 价格高位坚挺
按照国家出台的2008年早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规定,早稻托市收购的截止日期为9月30日。虽然在今年早稻上市之后,其价格不断高企,托市预案并没有启动,但各类主体尤其是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的积极入市抢购,使得新季早稻收购比往年提前进入了尾声。据统计,截至9月20日,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8个早籼稻主产省(区)各类粮食经营企业累计收购2008年产早籼稻815.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37.7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604.2万吨,占收购总量的74%,比上年同期增加232.1万吨。
目前已进入10月上旬,市场上早稻收购已经“寥寥无几”,各国有粮食收储企业积极利用政策、资金等优势,抢收市场粮源,不但顺利完成了收购计划,收购量也较去年大幅增加。当前,早稻市场表现平淡,虽然收购乏力,但其价格在粮源减少等支撑下保持坚挺。据监测,江西瑞金普通早稻收购价2000元/ 吨,鹰潭1920元/吨,湖南郴州、邵阳均在1940元/吨,广西象州、融水2060元/吨,均较节前持平。
中稻市场演绎“常规” 供压不断增大
按照市场常规,随着新粮的大量上市,季节性的供应量放大将使得其价格承压下滑。但据了解,受产量下降、生产成本增加等影响,前两年南方新季中晚籼稻价格呈现高开高走态势,可谓是反季上行。而2008年的中稻收购市场,在丰产的形势下,并吸取早稻收购的经验,近期的走势可以说是“行走在正常的轨道上”,多数产区受供应增加影响,中稻价格普遍下滑。据监测,安徽安庆普通中籼稻粮库收购价1960元/吨,较节前下跌60元/吨;六安市收1920元 /吨,下跌40元/吨。湖北襄樊地区普通中稻收购价1840元/吨,湖南衡阳1920元/吨,江西景德镇1900元/吨,均下跌20元/吨。四川成都市新都区普通中稻收购价1960元/吨,仁寿县1900元/吨,均持平;资阳市1960元/吨,下跌20元/吨。
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在市场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加工企业、贸易商等收购态度谨慎,观望等价情绪浓厚;另一方面,大米市场的持续低迷,对原粮价格也起到了反作用;再次,国有粮企尚未大范围展开收购,对市场的提振作用还没有显现。后期随着新稻上市量的继续增加,在“卖跌不卖涨”的心理驱使下,农民的售粮积极性将有所提高;而随着国有粮食收储企业陆续入市采购,新中稻市场购销将逐渐趋于活跃。
另外,南方多数产区晚籼稻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期,部分地区已有零星上市,但数量较少,收购价稳中趋跌。监测显示,安徽芜湖普通晚籼稻粮库收购价1940元/吨,与节前持平;六安市1920元/吨,下跌40元/吨。
粳稻收割进度加快 市场延续跌势
9月下旬以来,南北产区新季粳稻已开始收割,尤其是进入10月份,各地收获进度不断加快,据了解,国庆期间,黑龙江省水稻收割已全面展开,目前东部地区大多已收获过半;江苏省也陆续开始收割。随着新粮上市量的不断放大,产区粳稻价格继续下滑,部分地区跌幅较大。监测显示,黑龙江东部地区粮食收储及加工企业普通新稻收购价1760-1780元/吨,较节前下跌20-40元/吨,其中建三江、富锦等地收购价在1740-1760元/吨之间;吉林白城地区圆粒稻谷加工企业收购价1740-1760元/吨,较节前下调100元/吨。江苏海安县新稻收购价2000元/吨,目前上市量较少,米厂收购谨慎;安徽芜湖地区新季单晚粳稻也陆续上市,目前收购价2000元/吨左右,由于此价格加工无利润,米厂多持观望、限收态度。另外,新稻谷的上市,也带动陈稻价格出现回落,据监测,江苏新沂地区普通粳稻收购价2040元/吨,较节前下跌了120元/吨;南京地区收2100元/吨,下跌20元/吨。
由于当前产区新季粳稻上市数量不大,农户大多忙于秋收秋种、售粮不多,新稻市场正处于价格形成期,后期形势并不明朗。但在丰收已成定局的情况下,国内粳稻供给条件继续好转,市场“重蹈”前两年行情走势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随着后期新稻谷的批量上市,产区收购价格仍有下降的空间。但水稻种植成本的普遍上升,以及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等因素,将导致今年粳稻购销市场面临更多的考验,价格下跌的幅度也将会有限。
大米市场购销趋旺 价格大多下滑
气温的下降,以及中秋、国庆双节的到来,使得国内大米市场需求逐渐回暖,居民购买意愿增强,贸易商的备货活动也有所增加。在此形势下,大米市场购销渐趋活跃,但反映在价格上,节日效应的提振作用并不明显,国庆前后,国内大米价格以稳中下跌为主,局部幅度较大。监测显示,江西九江市场新产中籼米批发价2940元/吨,较节前下跌60元/吨;07年产标一东北米批发价3280元/吨,持平。浙江杭州市场安徽产标一晚粳米批发价3000元/吨,下跌 20元/吨,江苏产特制晚粳米批发价3240元/吨,下跌60元/吨;衢州市场安徽产晚粳米批发价3000-3040元/吨,下跌60元/吨。广州地区辽宁产大米批发价3120-3140元/吨,黑龙江产大米3240-3280元/吨,较节前略有回落;华南口岸江苏产标一杂交米价格2920元/吨,下跌 40元/吨。主要原因一是新米陆续上市,且运输条件相对便利,导致销区大米到货量增加,市场供应充足,节日效应被大大弱化;二是为了给收购新稻、加工新米腾出仓容,部分米厂和储备库加快了对陈米的抛售力度;三是新季稻谷上市量增加价格下滑,对市场上的米价也起到了传导作用。后期在市场需求趋稳的情况下,由新稻米大量上市造成的市场卖压仍将会继续压制大米价格。
国际市场形势严峻 米价可能下调
在各国正酝酿救市的同时,国内外商品期货市场大跌、国际油价大幅下挫等不利的消息,为整个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此大环境下,各主产国新季稻谷陆续开始收割,产量增加的捷报也纷至沓来,国际大米市场供应形势的持续好转,进一步消弭了米价回升的可能性。据了解,越南农业及农村发展部官员称,今年该国稻米总产量将达到3850万吨,比上年增长260万吨,大米出口供应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出口总量可能超过目标水平450万吨。而在印度,07/08年度稻米产量达到9640万吨,同比增长了3.3%,加之政府调高了稻米支持价格,使得政府从农户手中收购的稻米数量达到2840万吨,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受此影响,大多进口商依然选择离市观望,等待价格继续下跌。监测显示,近日泰国100%B级大米报价仍保持在每吨740-750美元,越南5%破碎率大米报价保持在每吨510美元。后期在出口需求依然低迷不振、而供应不断放大的情况下,预计国际大米价格仍有一定的回调空间。
综上所述,2008年的粮食生产,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供应量趋增使得市场看空气氛逐渐加重,稻米价格下跌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据悉,为了防止粮价出现大幅波动,近几年,国家逐步加大了对粮食的宏观调控力度。而下半年以来稻米市场出现的异常走势,尤其是新季中晚稻价格的不断下滑,使得国家的调控政策已是呼之欲出。据了解,国家总理温家宝国庆期间在广西考察时强调,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继续增加对农民的补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当前,南方籼稻价格远远高出最低收购价格水平,而东北新粳稻价格局部已出现低于最低收购价格的现象,市场“不合理的”、“反常的”状况的增多,使得后期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最低收购价提高幅度等成为了市场的主要关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