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伊朗是全世界最容易点菜的地方。因为,在那里,所有的餐馆几乎都使用相同的菜单,上面最经典的两道菜是:把羊肉末捏成一个长方块烤制的肉串“库必带”,以及用鸡块烤制的肉串“烤巴巴”。
除了用羊肉末烤制的“库必带”,菜单上当然也少不了整块的烤羊肉。在古城伊斯法罕的一家餐馆里,厨师用酸奶、醋、蒜汁等对整块的羊肉进行腌渍,腌好的羊肉还要等上一两天才能进行烹调,以彻底消除羊肉的膻味。另外,伊朗的羊大多放养于大山里,山上遍地山蒜野葱,羊吃后也把自身大部分膻味排除掉,所以伊朗烤肉甘甜可口、软脆适中。
除了“秘制”烤肉外,伊朗人对米饭佐料的搭配也非常讲究。伊朗人喜欢食长粒米,即籼稻,其个头较大,是中国大米的两倍左右,主要产自里海地区,也有从印度进口的。这种米脂肪少,做出来的米饭松软,易吸附各种添加物料。
伊朗人充分利用籼稻这一特点,在蒸好或焖好的米饭上浇上肉汤汁,或藏红花汁,或敷以各类果脯、肉块等,把米饭调和成五颜六色、绚丽多彩的图案,再配以一大串一大串烤得香喷喷的羊肉、鸡肉以及西红柿等,搭配成不同的饭菜。
馕是伊朗人的另一项主食,他们对这种大饼的感情一点也不比米饭低。天刚蒙蒙亮,古城亚兹德寂静的街上各种馕店就灯火通明,炉火旺盛,点心师傅站在不同构造的烤炉前忙着制造各式各样的馕。
馕以发酵的白面粉烤制而成,因面粉的种类、加盐的比例、佐料的搭配、烤制的方式以及形状的不同派生出形形色色、香味各异的馕。
其中一种叫“桑盖”的馕长约70~80厘米,宽约20厘米。制作时先在面粉上面撒上黑芝麻等,然后直接把面粉团铺放在小鹅卵石上烘烤。当师傅像炼钢工人那样把烤得通红的馕从烤炉中夹出来的时候,馕上还烙有鹅卵石那深深的凹痕。
太阳升起的时候,伊朗人或开小轿车,或骑自行车,或走路到饼店买馕;中午时分,中小学校附近的馕店更是站满了学生,馕是伊朗学生主要的午餐;伊朗航班上的配餐通常以馕为主食,不过只有拳头般大小。
伊朗人还喜欢吃生菜和酸品。除了烤西红柿外,其他蔬菜,如大葱、西芹以及那些不知名的野菜全部生吃。菜花、大蒜、橄榄、豆角、胡萝卜等,伊朗人则统统把它们泡制成酸菜。
另外,一种叫“杜嘎”的白色稀释状带果粒的酸品,比中国的醋精还酸。一进口,酸溜溜的味道会直接冲击你身上的每一条神经,让你浑身打颤,连忙把盘中的肉菜、米饭扒进口中咀嚼,不多时便觉得满口清香,食欲大振。
伊朗是一个禁酒国家,餐馆提供伊朗自产的优质无酒精啤酒,味道十分甘甜可口。当然,不喝啤酒的客人可选喝红茶。与中国不同,伊朗人习惯先把白糖放进嘴里含着,再慢慢饮茶,从中细细品尝茶的苦香和白糖的甜美。
(蒙启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