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上旬,国内稻米市场产区价格稍有波动,以略升为主;销区基本稳定,局部略升。
上旬,东北地区水稻市场收购经营活动平稳,其中黑龙江地区稻米存量不断下降,价格稳中稍有提升。目前黑龙江地区稻农及家庭农场手中剩余水稻数量较前期进一步下降,上市数量不断减少,加工企业及贸易商收购难度加大,拉动当地市场价格小幅上升。据有关信息显示,东部地区除建三江、同江、抚远、虎林等边远地区仍有剩余水稻外,其它地区剩余水稻已不多,一些中小加工企业由于水稻收购困难开机不多,加工数量下降,大米出厂价格保持坚挺。东部各主要车站发往省内及关外的大米车皮每天保持在15车-18车,发车数量比较前期变化不大。目前,东北地区稻谷收购处于相对平稳时期,大多数经营加工企业重点转向销售,但由于销区市场需求不旺,水稻销售略显缓慢,价格上行动力也不足,整体价格保持比较稳定,同时大米出厂价格也基本稳定。
在南方粳稻产区,近期购销相对活跃,价格继前期较大幅度上涨后仍继续稳中趋升。一方面是因为前期价格较低,在东北粳稻持续小幅上涨后,当地粳稻价格也跟随有所提升;二方面,尽管上年南方粳稻大幅增产,但由于东北粳稻现下销售不畅,经过大半年的销售,南方粳稻存量已大幅下降,加上南方粳稻米品质提高,价格也有所提升;三方面,部分经营加工企业上年收购入库量减少,当前存量较少,由于经营加工效益好转,收购积极性较高,对价格有所拉动;四方面,储备粮轮出量减少,减轻了对粳稻谷价格的打压;五方面,由于库存不足,价格上涨,购销企业惜售心理加重,沽价待售;六方面,受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带动,稻米价格也相应上涨。七方面,当前正值夏粮收购期间,稻米销售减少,市场供给量不足。
在南方籼稻米产销区,近期稻米价格总体稳定。一方面,农户手中存粮不断减少,新粮产量尚未明朗,政策预期稳定,行情有所提升,导致农户惜售心态加重,上市量较少,收购难度加大;二方面,近期南方籼稻拍卖虽然不断,市场粮源供给稳定,但成交量和成交价格不断提升,拍卖仍主导市场行情;三方面,早稻面积增加,长势较好,预期丰收在望,供给压力日渐加大;四方面,南方稻米进入高湿产区降雨量生产期间,降雨相对充足,早稻面积有所增加,但生产形势仍未明朗,特别是病虫危害比较严重,加上近期南方暴雨大雨,生产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五方面,国内禽畜产品价格维持相对高位,养殖效益提升,养殖户增补栏积极性较高,但又受到疫情因素影响,养殖业增长仍然较慢。
在国际市场,本周稻米行情小幅波动,保持坚挺趋走势。亚洲市场新稻即将收割,需求强劲,出口价格维持高位坚挺。
当前支持稻米市场行情走强的因素很多,但不存在大幅上涨的强劲因素,大势稳中趋升的主基调未变。
一方面,物价整体水平上涨,对稻米价格有所拉动,但也存在抑制因素。主要表现在:禽畜产品价格上涨,刺激养殖业发展,增加稻米作为饲料的使用数量,但物价上涨受到国家调控。同时,稻米作为饲料仅在南方农村使用,增长量有限,而且稻米价格相对玉米价格也不低,其饲喂效果较差。同时,疫情因素仍然对养殖业构成较大威胁,养殖业恢复增长较慢,限制了稻米的需求。
二方面,从稻米供求看,总量供给充足,需求转弱,但供求结构矛盾趋于突出。主要表现在:国内稻米总量供给平衡有余,但部分地区和品种存在较大的供求矛盾。当前正是青黄不接时期,存量日渐减少,部分品种略显偏紧,但进入夏季,大米消费需求有所降低,稻米消费进入淡季。作为早稻受到拍卖出库量较大和新粮即将上市的压力较大,而作为晚稻特别是优质稻供给量小,存量不断下降,又是居民等的主食品种,需求相对强劲,供给不足较为突出。
三方面,在当前新陈粮交接关键时期,政策的稳定作用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国家拍卖出库的数量和节奏稳定,成交率较高,成交价格稳中趋升。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明朗化,对新粮和陈粮的市场行情都构成较强的支撑。而且从发展的趋势看,政策对稻米价格的提升作用将逐渐显现。
四方面,从南北粳籼稻看,市场表现继续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东北粳稻存量不断下降,而新稻上市还有三四个月时间,农户手中余粮已经不多,所余稻谷品质一般较好,水分的降低,惜售心理趋强。东北优质稻米是北方市场供求的的主流,南方需求也不断扩大,价格有不断提升上涨的趋势。南方优质稻米价高货少,而优质稻米又是居民消费的主要品质,供给不足和需求量较大,使得优质稻米居高难下,新粮上市,早稻会高开略微高走并趋于平稳。
五方面,市场因素对粮价的波动有较强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当前市场看涨心理增强,受市场行情变化和生产成本影响,农民看涨心理强烈;市场收储和经营加工主体在政策因素、效益因素和竞争因素共同作用下,提振意愿不断增强;物价上涨,拉动各种成本费用提高,拉动稻米销售成本价格上涨。相关品种小麦价格保持稳定,玉米价格上涨,带动稻米需求增长和行情上扬。物价上涨趋势未变,但受到国家调控,上涨幅度有限。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稻米市场多空因素并存,相比较而言,利多因素仍占主导,主要来自政策的支撑,物价上涨的拉动和生产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利多因素必将推动稻米行情稳中向上,有所上涨。利空因素偏弱,主要来自供给总量的充足,库存拍卖压力较大,消费需求的相对稳定,利空因素抑制稻米行情上升空间,使得新粮上市前后稻米价格可能出现一定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