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稻米市场依然是呈稳中趋强的态势。在国家政策指导价影响下,以及市场收购主体的逐渐减少,持续高走的早稻价格涨势明显放缓,开始小幅回落,但整体行情依然保持强势。在早稻强势效应及市场购销活动略有好转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对大米需求回暖,大米价格表现为稳中略升。受此大大环境影响,预计后期国内大米价格将维持平稳、小幅振荡状态中运行,市场后段行情将会比较理性。
后期影响国内米价格走势的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仍是当前国内粮价走势之主导。目前我国粮食储备充足,调控粮价的能力较强。国家 CPI指数从5月份的8.5%,下降至9月份的4.9%,物价指数呈下行的特征。同时下半年国家仍将把稳定粮价、控制物价过快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二是早籼稻收购价格回落,市场收购日趋理性。在历时近一个月夏粮收购中,早稻收购价格由连续快速上涨进入缓慢回落阶段。各粮食收储企业轮入和新建储备的收购需求基本满足,入市主体都比较谨慎,市场有价无市的态势日益明显。预计后期中晚籼稻市场竞争会相对平淡,农民惜售心态将有所缓和,因此收购价格上涨将缺乏强劲动力。三是目前稻谷主销区广东的到库价格较为合理,中间商抬价收购空间不大。此外个别地区可能存在仓容缺口、收购资金短缺等困难,都对后市稻谷收购价格的拉动明显变弱。四是国内“稻强米弱”局面依旧。原粮成本与大米销售价格不协调,大米加工企业经营困难。因此,大米加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收购市场缺乏动力。虽然目前早稻市场仍保持强势,但早米需求不旺、米价偏低及油糠等副产品价格大幅滑落,使得企业经营状况较为艰难,开机生产意愿较低,观望等待心态明显。五是国际米市走弱。联合国粮农组织日前预测今年全球大米产量为6.68亿吨,比2007年增长1.5%。世界主要大米出口国主季稻都已丰收,国际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比前期有较大幅度回落。一些缺粮国家大米储备足够,大米需求有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