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市场需求不振 国际米价仍将振荡

2008-09-10 08:551600

近期以来,随着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相继采取鼓措施,提高其国内稻米种植面积,保证本国粮食供应的长期安全,减轻对大米进口的依赖度,泰国八月份大米出口量因此创下今年内的最低记录;而印度在有望实现稻米全面丰收之后,将放宽对大米出口的禁令,这对目前需求持续低迷的国际市场而言,更是加剧了其价格回落的压力。不过,受种植成本提升及世界人口迅速增长的共同支撑,国际米价下跌空间也相应有限,因此,近期国际米价仍将维持高位振荡的态势。具体分析如下:

              国际市场需求低迷,泰国八月份大米出口量创下年内最低
              近日,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主席称,今年八月份泰国大米出口量可能减少到70万吨,创下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他补充说,下个月的出口量可能进一步减少到大约50-60万吨,原因是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持续低迷。这对泰国大米价格的进一步回落构成了明显的利空影响。

              菲律宾将减少2009年大米进口数量,对市场构成利空影响
              据菲律宾行业官员称,如果其国内稻米生产没有遭受任何重大损失,那么菲律宾可能减少2009年的大米进口数量。菲律宾通常约10%的大米需求依赖进口,填补国内产量缺口,提高库存。根据菲律宾农业部的大米自给计划,2009年其国内稻米产量预计达到1850万吨,2010年达到1980万吨。今年稻米产量目标为1730万吨。而作为今年全球第一大米进口国的菲律宾,倘若大幅减少对大米进口的依赖度,那么对国际米价将构成长期利空的影响,并可能促使其价格继续回落。

              马来西亚政府决定提高稻米产量,确保国内粮食供应安全
              马来西亚联邦政府近期决定向全国22万稻农提供优惠措施,促使他们提高稻米产量,政府已拨款10亿令吉,约合2.9597亿美元。马来西亚总理表示,政府一直在开垦大约1300公顷荒地,用于种植稻米和其他农作物,比如水果、蔬菜等等。他说,马来西亚还将实施几项农业项目,意在确保其国内粮食供应的长期安全。马来西亚的大米自给率约为70%,尚有30%需要向国际市场进口,一旦其国内稻米产量有效提高,那么也将大幅减少对国际大米的需求量,从而构成较严重的利空影响。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国际市场对大米的需求量有所下降,但考虑到多数国家稻米单产偏低,加上全球人口增长迅速,均将进一步推动国际市场对大米需求量的增长。从长期来看,要解决粮食危机,另无捷径,只能通过增加水稻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而培育和推广多种更能抵抗气候变化、产量更高的水稻品种,也是解决全球大米供应短缺问题的长远措施之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21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31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