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青岛啤酒迎来110周年华诞。这家我国最早的啤酒公司,经过百余年发展,不仅在国际高端啤酒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也成为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符号。
“青岛啤酒之所以能长盛不衰,是因为始终秉持实业精神,坚定不移地走着一条实业报国的发展之路。”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波说。
实业精神铸就百年长青
1903年8月,青岛诞生了第一座以欧洲技术建造的啤酒厂,这就是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日尔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
悠悠110载,青岛啤酒承袭德国的实业精神和严谨的制造文化,与中国实际结合,实现了从一家地方企业到国际化大公司的华丽变迁。
2013年上半年,中国啤酒行业增长5.85%,但青岛啤酒中期净利润增长近4成,实现啤酒销售量458万千升,同比增长9.6%,占国内啤酒市场份额的近2成;实现收入149.7亿元,同比增长11.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5亿元,同比增长38.46%。在《2013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青岛啤酒更以805.85亿元品牌价值,再次蝉联中国啤酒第一品牌。
110年来,青岛啤酒的商业模式、管理方法等都在变,但青啤人实业精神的基因没变。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实业报国的道路上,青岛啤酒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品质是产品的生命,正是优秀的品质,让青岛啤酒始终成为行业翘楚。上世纪60年代初,青啤公司创造了着名的“青岛啤酒操作法”,在全国啤酒行业推广;1963年的首次全国啤酒质量评比会上,青啤被评为国家名酒并获唯一金奖;青岛啤酒更是包揽了国家级全国啤酒质量评比的所有金质桂冠;2002年、2006年,青岛啤酒两度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012年依托青啤组建的啤酒行业第一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啤酒生物发酵工程实验室”正式建成,更是担负起引领中国啤酒行业发展的历史使命。
上世纪50年代,青岛啤酒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啤酒品牌登陆香港。1972年,青岛啤酒进入美国市场,并成为销量最高的亚洲啤酒……目前,青啤已远销8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世界第六大啤酒商,也是国际市场上最具知名度和出口量最多的中国啤酒品牌。美国《财富》杂志发布的调查结果中,青岛啤酒连续七次上榜“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
《哈佛商业评论》曾有研究结果显示,在全球数千家市值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仅有10家公司在过去10年保持了5%以上的年增长率。青岛啤酒是中国唯一的上榜企业,也是最年长的企业。1993年,青啤分别在香港、上海上市,成为首家在两地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截至今年8月底,青啤H股股价达到63.9港币,较IPO发行价上涨近22倍,涨幅超过了同期的IBM和英特尔。着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表示,从洋务运动以来中国所诞生的快速消费品品牌,留存到今天的大概就只有青岛啤酒一家了,可以把它看成中国企业发展历程的一个活标本。
110年只为酿造好啤酒
一直以来,青岛啤酒专注于做好啤酒主业,提出“不进入全球前三名,不考虑其他的事情”。近十年间,多少企业一窝蜂地去分享“地产蛋糕”、“投资红利”,但青岛啤酒不为所动,安静地做好自己的事。“青啤既然选择了实业道路,就要有恒心、有担当地做好,踏踏实实‘酿好一杯酒’。”孙明波说。
要把酒酿好绝非易事。酿酒用的大米必须是脱壳3天之内的新鲜米、生产现场酿造水每隔2小时就得品尝一次、一支酒瓶要洗30分钟才算合格、输酒管道要用啤酒冲刷、生产所用的压缩空气都要进行细菌检测……一杯麦香浓郁、口味醇正的青岛啤酒背后,人们所不了解的严苛细节比比皆是。
“质量始终是青岛啤酒的立身之本、实力象征和信仰所在。”孙明波说。每年的4月,青啤都会举行质量月活动,旨在不断提升青啤人的质量意识和责任,精心打磨青岛啤酒整条价值链的每一个节点。在青岛啤酒,酿酒工人唯一信奉的是“品质”。品质不够,即使有成排的货车排队拉货,工厂也不会出酒。
青啤对细节的要求,已经远非“苛刻”可以描述。这在品酒环节体现得非常明显。“一款啤酒有数千种风味物质,再精细的仪器也检测不出来,所以要靠品酒师用舌头把关。”青啤技术质量管理总部技术总监李华告诉记者,“哪款酒口味有异常、苦味偏大还是偏小,都要经过专业品酒师的逐一品评,然后进行改进,直到酿造出口味最优的啤酒。”
李华介绍,一瓶青岛啤酒从酿造到出厂不但要经过品水师、品麦师、品酒师的“三师会审”,还要经过1800道质量检测点,连已经出厂、在市场销售的啤酒,都要定期品评,保证啤酒在货架期内的质量。
近年来,青岛啤酒又举办了“消费者最喜好的青岛啤酒”品评活动,请消费者定期对市场上销售的各类青岛啤酒进行品评,排出名次,连续排名靠后的产品,酿酒师就要被淘汰。对消费者口味的充分尊重,又促使青岛啤酒不断推出新品,如奥古特、逸品纯生等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向全球化公司迈进
青岛啤酒110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从自身讲,不能不说是得益于青啤人自强不息、把事业做强做大的实业精神和实业强国的责任感、使命感。用实业精神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品牌,不断强化市场控制力和竞争力,立足全国、争胜全球,这也是青啤始终如一的战略选择。
“110年来,青岛啤酒从一个青岛的本土公司,成长为一个全国公司,目前正在向全球化公司迈进,这是青岛啤酒发展的三个阶段。”孙明波说。
青啤人清醒地认识到,争胜全球,并不仅仅是看国外销售量多少,分支机构有多少,而是对全球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目前,中国是最全球化的啤酒市场,聚集着国际上数一数二的啤酒品牌。基于此,青啤并没有盲目地去海外扩张,也没有订立不切实际的国际化的目标。在青啤人看来,“国际化”就是在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成本做出最有竞争力的产品,优化全球价值链,创造全球共享的价值。
经过近年来的激烈竞争,啤酒行业整合已经初步完成,可以说,全球啤酒行业的主战场就在中国。这种竞争环境下,要继续巩固市场地位,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首先要在中国市场做强、做大。
九江、揭阳、洛阳、兰州、菏泽、渭南、宝鸡……近年来,青啤相继在这些地方落子或搬迁扩建。利用自身品牌优势,整合与扩张并举,就是青岛啤酒基于研判确定的“双轮驱动”战略。通过不断的整合扩张,青啤产能配置水平和资产质量迅速提升,目前青啤的产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远远超过国内同行业水平。
在此基础上,青岛啤酒的全球化探索也是步步扎实。遵循品牌驱动、产品带动的思路,从出口做起,从海外基础市场做起,打造品牌影响力。去年,青岛啤酒(泰国)有限公司在泰国首都曼谷签约,这标志着在历经多年的“内涵式”积累和国际化探索之后,青岛啤酒海外建厂破局,在跨国经营、迈向全球化公司的征程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循着实业强国的梦想,青岛啤酒将着力提升公司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争取早日实现年产销量1000万千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