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份以来,国内稻米市场行情整体继续稳中趋升,但南北有所差异,北方粳稻米相对平稳,走势有所偏弱;而南方籼稻米行情购销相对活跃,行情总体稳中趋升。
目前国内新稻开秤价整体南强北弱,南方籼稻开秤价格呈高开稳走态势,北方粳稻呈平开低走态势。虽然东北地区水稻量增质高价低,但市场缺呈现购销平淡的态势,市场观望态度较重,需求不旺,季节性收购高峰尚未出现,新稻价格不断趋低,与南方地区相比,东北地区的行情明显偏弱。
东北特别是黑龙江主产区,水稻收获脱粒已基本结束,新稻陆续上市,但上市售粮不畅。收购工作尚未全面展开,收购需求偏弱,行情低位稳定或有所回落。据有关信息显示,在水稻种植集中产量较大的建三江地区,目前相当一部份稻农及家庭农场手中水稻少者几十吨,多者上百吨近千吨,水稻出手和上市面临较大压力。但在目前水稻上市数量较大,外运及收储不多的情况下,水稻价格呈趋低偏弱态势。
南方籼稻产区新季晚稻收获结束,上市收购进入高峰期,开秤价格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幅度一般在150~200元/吨不等,大部分加工企业等收购主体采购热情均较高,并没有受到前期早、中籼稻价格回落的影响。今年南方晚稻产量略比上年增加,质量优于上年,但局部地区曰严重,减产较大,市场竞争较为激烈。
虽然收购进入旺季,但与往年相比,今年中晚稻收购相对较弱。据统计,截至2007年11月15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13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7年新产中晚籼稻925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496.1万吨,占收购总量的54%,比上年同期减少188.2万吨。收购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物价上涨,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惜售,看高后市价格,同时当前大米价格与稻谷价格相比偏低,经营效益偏低,各经营加工企业入市收购积极性不高,另外就是国家调控,持续拍卖压制。
近期,我国铁路运输趋于紧张,由于国内铁路运力紧张,公路运输费用太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米运输,特别是对东北稻米外销构成一定压力。近期粮食市场及外围环境相对较强,如油价上涨,拉动运输费用提升,其他粮食品种和食用油价的趋升,也对稻米价格有所拉动。
预计稻米价格后市走势保持稳中趋升为主,但南北差异继续存在。
首先,国内稻谷总产量有所增产,库存充足,供给不成问题,总体供求平衡;但粮源稳中偏紧局面继续存在,区域性和季节性品种差异继续存在。
2004年以来我国已累计增产粮食668亿公斤,我国粮食生产能力正在得到恢复和提高。另一方面,2007年江西、湖北早籼稻连续第四年增产,分别达到770.9万吨及240.38万吨。今年湖南省早稻产量895万吨、种植面积约为2250万亩,虽然比去年略有下降,但从全年来看,稻谷总产量仍将保持相对稳定。2007年我国中晚籼稻播种面积有所减少,初步预计为2.41亿亩,同比减幅1.2%;预计总产1.09亿吨,较上年略减,其中湖南、江西等主产区减产较多。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今年早稻产量为3196万吨,仅比去年增加9万吨。然而,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口粮用量及工业用粮也在大幅度增加。从供求关系上看,目前我国粮食还没有达到明显供大于求的宽松状态,仅仅是偏紧状态下的供求平衡,而且在品种结构、时间和空间上还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其次,晚稻上市,季节性供给压力渐趋明显。一方面是北方新季粳稻已经全面收获陆续上市,在原粮供给不断增加以及大米销售不理想的状况影响下,新稻继续丰收增产上市,增加了市场的供给压力,收购需求偏弱,行情相对低迷。二方面是南方中晚稻大量上市,市场上市供给略强于收购需求,收购价格高开后趋于稳定。
再次,市场市场看涨心理减弱,收购需求偏淡。受上年行情下跌影响,今年新稻上市后,北方购销企业收购积极性不高,观望心态较重,收购行为更趋理性,销售压力更加突出,粳米价格继续维持低迷弱势。而南方籼稻一般只作为口粮品种,政策收购也只作为临时储备,收购需求弱于供给,但农民看涨心理较强,收购价格高开后维持高位运行。
第四,物价指数持续走高,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当前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对总体物价水平上涨形成压力。根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3.6%,涨幅同比加快1.1个百分点,近几个月环比涨幅逐月加快。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近期虽然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上。物价上涨特别是生产资料的上涨提高了种粮成本、运输成本、加工经营成本,也相应提升了稻米市场价格。
第五,国际市场农产品持续走牛,粮食供求形势不容乐观,稻米价格坚挺向上。世界粮食产量已经连续两年减产,并且主要是由北美洲、大洋洲和欧盟的主要出口国造成的,预示着世界粮食供给可能偏紧和不稳定。2006/2007年度世界粮食贸易量2.439亿吨,比上年减少0.5%。而2006/2007年度,世界粮食消费量20.599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1%。当年粮食产不足需,库存下降,期末库存量为4.029亿吨,比期初水平下降14.1%。目前的世界粮食供求安全系数略高于世界粮食供求安全系数指标17%-18%的警戒线水平,为历史新低。这为世界粮食安全敲了一个小小的警钟。虽然稻米供求形势相对较好,但受到其他品种的影响较大,近年来稻米国际市场价格一直保持坚挺向上走势。
最后,政策主导市场行情走向。储备收购结束后,早稻市场行情回落,晚稻政策收购弱于早稻,竞争平缓;物价涨势受到国家调控后滞涨,农民期望值下降;物价上涨,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粮食品种首当其冲,市场拍卖压力不减,年后压力将逐渐加大。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15
11月19日吉林德惠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914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整体平稳
0评论2025-11-1815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28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4
11月13日江西九江稻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8
近日山西景德镇地区稻米价格
0评论2025-11-1327
11月13日江苏粳稻米价格稳中有落
0评论2025-11-1334
11月5日国内大米价格稳中有跌
0评论2025-11-0548
近日上饶地区稻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