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主要经济指标均现回升向好势头
* 经济体制障碍和结构问题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
* 加快金融市场化改革,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铁腕整治现有污染,京津冀减8千万吨煤消耗
(新增更多细节和背景)
路透北京9月10日 -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周二表示,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8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均出现回升向好势头。而通过促改革和调整结构,中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将会持续地释放。
他在会见出席2013夏季达沃斯论坛企业家代表时称,未来中国将继续推进金融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和开放,包括利率的市场化、资本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以及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因为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出现了放缓的情况,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以来,下行压力较大。”李克强说,“(但)可以说,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8月份主要的经济指标包括先行指标,像PMI、PPI、工业增加值、用电量、货运量等等,都出现了回升向好的势头。”
他并指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时候,有一种选择就是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增加赤字,放松货币,这可能会起到短期效果,但对未来未必有利。中国选择保持定力,综合施策。特别是突出释放改革最大的红利,激发市场活力,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使它们和稳增长有机结合起来。这些目前已经见到成效。
继此前一系列数据已显示中国经济在企稳回升,周二公布的8月工业、投资和消费亦超市场预期,尤其是工业增速创下17个月高位并重返两位数,进一步验证“稳增长”政策效果初显。
新华网同步直播的会谈实录显示,李克强强调中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回旋余地:作为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远未完成,内需尚有巨大的潜力,将会持续地释放,并由东向西循序推进。
中国在发展中的确还存在着不少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但通过释放改革红利会激发市场巨大的活力和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的经济结构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是发展的潜力所在。
“通过优化结构,我们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从而有利于增加人民的收入,刺激消费,为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巨大的需求与动力。”李克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