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9月5日 -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称,随着中国金融改革不断推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加快人民币资本账户开放的条件和时机逐步成熟,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后的资本流出风险基本可控。但资本账户开放要谨慎推进,相机决策,遇险即收。
中国证券报周四援引其的话称,断言中国扩大资本账户开放会引起短期资本大进大出是缺少依据的假设和推论。长期看,中国资本流入的压力总体仍将大于流出的压力。根据中国目前经济金融情况,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后,资本流出规模不大,经常账户顺差完全能够抵补资本流出的逆差。
而目前中国资本管制依然较多,不利于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跨国兼并重组和获取国际先进技术,也不利于中国实施全球农业战略。从根本上讲,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实现大国复兴和“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是中国中长期发展战略之一,本身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很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不应该、也没必要因为国际金融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改变中国的战略性开放进程。”盛松成指出。
他认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预期、新兴市场的资本短期流动等,基本上是短期或者周期性的现象。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经常账户持续顺差,人民币汇率在长期中仍有升值压力,外汇储备数额巨大,监管体系比较健全。而且中国金融市场容量巨大,能有效缓冲资本账户开放的风险。
他表示,金融危机与资本账户开放没有必然联系。如果经济运行平稳、汇率没有明显高估、短期外债占比较低、经常账户保持顺差并且金融体系基本稳健,资本账户开放并不会导致金融危机。
对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次序,盛松成并强调,越是推进资本账户开放,越应该主动防范开放的风险。一是要协调推进利率、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利率、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没有固定顺序,应该协调推进,成熟一项,开放一项。
二是要优化资本账户各子项目的开放次序。基本原则是,对中国经济发展越有利的项目(如直接投资和企业及个人对外投资)越早开放,风险越大的项目(如短期外债)越晚开放。三是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并不意味着对跨境资金流动、金融交易放松监管,而应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变化,实行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包括采取临时性特别措施。
**新一轮贸易自由化对资本账户开放提出更高要求**
盛松成指出,当前,新一轮贸易自由化正在兴起,对中国资本账户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TISA(服务贸易协定)、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TIP(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议)以及中国正在与美国进行的BIT2012(双边投资协定2012年范本)的谈判内容,更加注重贸易与投资并举、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