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内燃机产量超过7700万台,总功率突破1.4亿千瓦大关,成为名符其实的内燃机制造大国。但总的来看,我国内燃机产品在性能、质量,特别是在节能环保、可靠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特别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内燃机工业节能减排的意见》(简称《意见》)的出台,更是对整个内燃机行业节能减排考核开始了倒计时。根据《意见》要求,到2015年,节能型内燃机产品占全社会内燃机产品保有量的60%,与2010年相比,到2015年内燃机燃油消耗率降低6%~10%,实现节约商品燃油20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00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0%,采用替代燃料节约商品燃油1500万吨。同时,培育一批汽车、工程机械用发动机等再制造重点企业,实现高效节能环保型内燃机主机及其零部件生产制造装备的国产化、大型化。
对于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仍具有艰难的挑战。除了行业内面临的原材料、燃料、动力以及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外,国内内燃机企业也同时面临着外资企业抢夺中国市场这一困境,主要原因是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国内企业不愿意投入更多的钱用于研发,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
不可否认的是,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相比,确实在新产品开发速度、产品性能、品牌、质量、成本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与外企存在很大差距。但这些差距中国企业只要通过努力还是可以缩短的,中国发动机从柴油机的高压供油系统和直喷式汽油机供油系统的各种零部件,以及排气后处理系统和涡轮增压器等入手,中国发动机零部件做大做强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