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桌不仅带来铺张浪费,还会滋生和弥漫负能量。我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少上酒桌,抽时间多读几本让人头疼的书。”2日,“长白山讲坛”理想信念专题讲座在长春开讲,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围绕党员“信仰、信服、信心、信念”问题做了题为《理论自信与精神家园》的报告。(9月3日新华网)
近年来,阅读的问题不断升温,党员干部阅读也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然而,现在很多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说工作太忙了,应酬太多了,没有时间学习。去年,一项“百名党政干部阅读习惯”调查显示,工作太忙、应酬过多等,已经成为影响党员干部阅读的最主要因素。特别是极个别“吃货”干部,每天沉湎于公务接待甚至公款吃喝,啤酒肚越来越大,文化功底和理论素养却越来越差。
鲁迅说,时间是挤出来的。其实,一些领导干部说“没有时间读书”,是给自己不读书找借口;一个爱读书的人,是不存在没有时间的。一个善于读书的领导干部,往往知识面比较宽,决策比较理性,这些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与效果,甚至会影响到一个部门或者一座城市的发展。同时,领导干部的读书具有示范作用,他在讲话中引用到什么书,他正在读的书,多少会影响到一个地方的阅读风气。
可见,孙正聿教授建议广大党员干部“少上酒桌多读书”,应成为官场新生态。党员干部要把学习作为不懈的追求,养成好学、勤学、博学的习惯。其一,每一名干部要自觉读书,要有知识的危机感,要有“本领恐慌”,真正把学习当做一种职业操守和精神追求,以读书为荣,以庸俗浅薄为耻。其二,可以考虑像广东那样将干部读书制度化,按级别给干部读书的时间下一个量化指标。其三,要用良好的用人机制引导干部学习。用人导向是最大导向。如果,重用爱读书、有能力、工作踏实的干部,干部就会自觉地把时间用在读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