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稻米市场一周分析

2007-12-24 09:571890

本周(12月15日-12月21日),南方地区原粮紧张状况已有明显体现,需求市场继续转好。据了解,本周五,国家竞价销售前期流拍的50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起拍价在原有基础上下调了100元/吨,对市场心理将起到一定影响。东北产区最低收购价政策预案执行趋于进一步扩大,托市收购进展顺利。据市场监测,本周,国内稻米价格总体稳定,其中,黑龙江佳木斯2等粳稻收购价1540元/吨,与上周持平;浙江杭州标一晚粳米批发价2740元/吨,下跌20元/吨;江苏泗阳3等晚籼稻收购价1700元/吨,福建福州标一晚籼米批发价2660元/吨,浙江衢州3等早籼稻出库价1740元/吨,均持平;江西抚州标一早籼米批发价2540元/吨,上涨40元/吨。


    一周要闻回顾:

    黑龙江省水稻托市收购工作进展顺利 自12月10日黑龙江省建三江地区率先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以来,该省水稻最低价收购工作进展顺利,启动区域不断扩大。截至20日,全省已按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入库水稻11.2万吨。全省启动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区域已覆盖农垦建三江、宝泉岭、红兴隆、牡丹江四个分局和佳木斯、鹤岗、双鸭山、鸡西、绥化五个市,以及铁力市和依兰县。全省73个委托收储库点已按水稻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此举解决了稻农水稻销售变现难的问题,保护了稻农利益,也促进了该省水稻市场收购价格的稳定和回升。预计后期该省水稻收购价格将稳中有升。随着水稻最低收购价收购的启动,水稻市场收购的底价已经形成,水稻市场收购价格不会再下跌,后期随着入市收购主体的增加,市场收购价可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回升。


 


    国家大幅下调最低收购价稻谷拍卖底价 12月21日,国家临时安排前期连续流拍的50万吨最低收购价稻谷(主要是2005年产,其中安徽20万吨、湖北25万吨、四川5万吨)。按照常规,星期五是稻谷的挂牌交易时间,但临时改变为竞价交易方式,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次交易将所有稻谷起拍价在原有基础上大幅度下调了100元/吨。在此之前,国家已经对稻谷起拍价进行了两次下调,第一次是9月27日,2005年收购的最低收购价稻谷,在销售底价基础上降低20元/吨。第二次是12月7日,最低收购价稻谷(包括05年和06年产的)挂牌交易的竞价底价再次下调10元/吨。通过12月21日的大幅下调,05年产早籼稻和中晚籼稻(国标三等)的起拍价分别为1330元/吨和1370元/吨,06年产早籼稻和中晚籼稻的起拍价分别为1360元/吨和1400元/吨,均大大低于最低收购价。

 


    南方中晚稻价格居高不下 米价上涨乏力 进入12月中旬,南方部分地区2007年新晚籼稻米收购基本进入尾声,收购价格较前期稳中有涨,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谨慎,收购库存同比大幅减少。由于稻米市场供需相对平稳,产销区大米价格保持稳定,大米加工企业虽然已是市场收购的主力军,但是加工利润不容乐观。江西南昌县中晚稻收购已进入尾声,由于当前中晚稻价格较高,市场收购主体多处于观望状态,“两优培九”收购价每50公斤(下同)95元,香稻100-102元,07年早稻补库价格85元,该县今年中晚稻产量8-9亿斤,目前粮食部门共收中晚籼稻1亿斤。湖南常德常规中晚稻收购价86元,较前半个月上涨2元,由于农民惜售和近期持续降雨,基本收不到粮,估计农民手中还有1/4余粮未出售。湖北应城当地加工厂普通中晚稻收购价80元,优质稻“中优”系列85-86元,价格在涨,但是商品量已不大,收购基本进入尾声。安徽东至县中晚稻收购价从上周开始上涨,从88元涨到91元,市场预计明年将涨到接近100元的水平。就目前而言,稻谷价格居高不下,并且还在继续上涨,产区稻谷收购已基本进入尾声,市场上剩余的商品量已不多,预计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不大,而大米价格上涨乏力,加工企业面临成本上涨的压力,利润相当微薄。


  

    截至12月15日主产区累计收购粳稻419万吨 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等6个粳稻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2007年新产粳稻418.7万吨,其中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20.1万吨,占收购总量的53%,比上年同期减少83.1万吨。2007年12月10日中储粮总公司于在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启动了粳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截至12月15日,中储粮委托收储库点按最低收购价累计收购粳稻2.2万吨。


    市场分析预测:


    后市国内大米价格将呈恢复性上涨走势 进入12月中下旬,南方部分地区新产晚籼稻收购基本进入尾声,收购价格较前期稳中有涨,国有粮食企业收购谨慎,收购库存同比大幅减少。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主产区各类粮企累计收购新产中晚籼稻1394.5万吨,其中国有粮企收购719.9万吨,占收购总量的52%,比上年同期减少140.3万吨。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回暖,大米加工企业经营效益有所好转,为补充原料库存,米厂收购稻谷积极性提高,并已成为目前收购市场的主力军。据市场监测,由于当前稻谷价格居高不下,而且还有继续上涨的可能,加之部分产区收购工作已基本进入尾声,市场上剩余的商品量已不多,后市稻谷价格下跌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国内大米市场虽然需求有所好转,但很大程度上是受本地或周边市场节日效应的拉动,产区外运大米销售则受到运输紧张的限制,进展依然缓慢。另外,经国务院批准,从12月20日起取消稻谷等原粮及其制粉的出口退税,主要目的是确保国内粮食供应,稳定目前的国内粮食价格水平,缓解贸易顺差。近几年,我国大米出口量大约在150-250万吨之间,取消出口退税政策的实施,将起到稳定国内部分地区大米市场的作用。但由于CPI水平居高不下,大米加工企业成本压力逐渐加重,利润已相当微薄(当前我国整个大米行业的毛利率只有3%左右),后期大米价格上涨的压力也逐渐增大。由此,中华粮网预计,国内大米市场在利多、利空的相互博弈中,短期仍将处于调整态势,长期来看,稳中恢复性上涨将成为大米行情运行的主基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18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28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