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2007年7月稻米市场分析

2007-08-17 08:582360

近日,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发言人发布2007年7月稻米市场监测信息。

  一、早稻生产情况

  7月份,东北地区西部和北部光热条件较好,利于一季稻生长发育。黄淮、江淮北部、江汉大部、四川盆地东北部、重庆、云南等地出现区域性的强降水,部分农田遭受较为严重的洪涝灾害;江南中南部、华南大部依然持续高温,利于早稻收晒,主产省江西、安徽早稻产量有望高于上年,但部分地区旱情较重,不利于晚稻栽插。

  二、1-6月我国大米出口持平进口减少

  据海关统计,1-6月我国累计出口大米61.01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累计进口大米24.41万吨,同比下降35.2%;累计净出口大米36.59万吨。从进出口国别(地区)看,1-6月我国的进口大米主要来自于泰国和越南,分别占进口总量的95.3%和4.6%;出口大米主要流向韩国、科特迪瓦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家,1-6月出口量位居前5位的分别为韩国、科特迪瓦、利比里亚、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波多黎各,出口至这5个国家的数量占我国大米出口总量的72%。

  三、国内大米供给增加

  经过连续两年的增产,我国稻谷供求形势有所改善。2005/06年度我国稻谷产量加上大米的进口量,新增供给比上年度略有增长。大米总消费量继续增加。其中,食用消费、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将继续增长。国内大米产消基本平衡。预计2006/07年度我国大米库存量将基本平稳。

  四、全球大米产不足需

  据美国农业部7月份预测,2007/08年度,全球大米产量为4.2081亿吨,比上年度增加1.07%;全球大米消费量为4.2440亿吨,比上年度增长1.52%。全球大米产不足需,期末库存下降为7199万吨,比上年度减少359万吨,下降4.75%。全球大米库存消费比为16.96%,比上一年度下降1.12个百分点,创出近年来的新低。2007/08年度,全球大米贸易量预计为2979万吨,比上年度增加48万吨,增长1.6%。其中:主要出口国泰国出口900万吨,越南出口470万吨,印度出口410万吨,美国出口326万吨,巴基斯坦出口320万吨;主要进口国中东(伊拉克、伊朗和沙特3国)进口316万吨,菲律宾进口180万吨,尼日利亚进口170万吨,欧盟(27国)进口110万吨,巴西进口95万吨

  五、7月份国内外稻米价格均出现上涨

  (一)国内市场价格

  1、国内籼稻价格继续上涨

  7月中、下旬,南方早籼稻进入全面收割阶段,部分地区已开始零星上市,新产早稻收购价呈高开态势。7月份,我国早、晚籼稻主产区(定点库)收购均价分别为每吨1555元和1733元。与上月相比,分别上涨2.3%和3.4%;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分别上涨7.6%和13.6%。7月份,粳稻主产区价格为1843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3.0%;与上年同期相比,下跌5.5%。

  2、大米价格稳中略涨

  7月份,主销区早、晚籼米与粳米批发均价分别为每吨2320元、2380元和2977元。与上月相比,早籼米价格持平,晚籼米和粳米价格分别上涨0.2%和0.1%;与上年同期相比,价格分别上涨9.0%、8.9%和0.9%。

  目前仍是大米消费的淡季,但米价不跌反涨,主要是因为大米的加工、运输成本大幅上涨,提高了经销成本。

  (二)国际大米价格再创新高

  7月份,国际米价为305美元/吨。与上月相比,上涨2.0%;与上年同期相比,上涨12.1%。导致国际大米价格持续走强的原因:一是近几个月来,大量外资涌入泰国,泰铢相对于美元大幅升值,导致出口大米的美元标价自动调高,6、7月份泰米价格连续大幅上涨,并创出10年来的高点;二是越南政府为确保国内粮食安全,要求出口商暂停签订新的大米出口合同;三是国际市场需求旺盛,支持价格上行。

  (三)国内外大米价格对比

  7月份,我国主销区标一晚籼的批发价(浙江东南粮食批发市场)每吨高于同期品质相近的泰米价格。但如果泰国大米要进入我国市场,其到岸价(加运费、保险及海关费用)将比我国大米价格每吨高出600多元。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25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