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谢充灵
本报讯 福州酒品在连续两月销售回升后,上月销售出现下跌。昨天记者采访了解到,福州酒类产品销售自5月来连续两月回升,但商务部酒类流通监测系统数据显示,上月福州酒类销量环比小幅下降6%左右。福州市酒类流通协会的分析显示,在“节俭风”影响下,个人逐渐成为酒类市场最主要的消费群体。
昨天记者从福州市酒类流通协会获悉,根据商务部酒类流通监测系统的数据,7月福州各种酒类商品销售量为203.26千升,环比下降6.44%;销售额为1107.46万元,环比下降8.31%。
上月我市4家酒类批发样本企业的批发销售量与销售额环比分别下降7.21%和8.28%,两家餐饮样本企业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环比均下降16%左右。其中下降最为明显的是白酒,销量环比下降 26.09%,销售额下降57.89%;同时,啤酒类商品相对往年行情不佳,销量环比下降16.82%,销售额下降15.5%。8家零售样本企业的销量环比下降3.59%,销售额环比下降7.15%。
记者了解到,受“节俭风”的影响,今年初以来福州酒类销售持续下降,其中4月各种酒类商品销量环比下降14.82%,销售额环比下降24.76%。不过,今年5月后,酒类销售开始出现了回升之势,特别是今年6月,各种酒类商品销量环比上升30.23%,销售额环比上升25.99%。
业内人士分析,酒市销售之所以出现两个月的回升,主要是因为白酒等产品价格经过连续几个月的下跌,已到相对低点,有些白酒价格甚至半年内下跌了一半。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游资开始抄底买进,还有一些市民也会购买。另外,7月虽然销售环比下降,但下跌幅度不大,一方面因为7月是相对的淡季,且6月销售涨幅较大,所以出现冲高回落。
福州市酒类流通协会认为,本月和9月的啤酒市场可能会有所回暖,加上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影响,整个酒市销售可能仍会回升,但提升幅度或仍然有限。同时,以居民消费为主的零售样本企业的销售量在5月和6月的增幅都较明显,7月的数据虽下降,但幅度较小,这表明居民个人逐渐成为酒类市场最主要的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