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8月26日 -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难以绕开土地供应问题。经济参考报周一报导称,国土部对于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已形成初步框架,在化解用地需求矛盾上,未来将提高存量用地比重,建立起以“盘活存量”为主的制度体系。
经济参考报援引国土部规划司副司长刘国洪称,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当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工作重点之一是提高存量用地在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比重。他是在“土地制度改革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关研讨会间隙做出上述表示的。
他并指出,未来还将扭转城镇建设对新增土地出让收益的过多依赖;建立起有利于存量建设用地盘活利用的制度和政策体系等。
刘国洪还是国土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课题小组成员,据其介绍该小组目前已形成关于改革完善土地管理制度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框架建议。
另据上海证券报报导称,国土部形成土地制度改革27条建议,支撑城镇化转型发展。改革目标涉及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优化、城镇化发展的现代农业基础、城镇化转型发展、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土地收益对城镇发展的持续支撑能力、被征地农民充分享受城镇化成果、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等七个方面。
上证报援引国土部部长姜大明在“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座谈会”上的讲话称,必须抓住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有利时机,推进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完善,释放改革红利,促进土地高效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