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连续报道之四——黑龙江啤酒产业路在何方

2013-08-26 08:512510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意思是说要做一件事,如果开头顺利,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但在朗力威咖啡啤酒的市场开发上,这句话却不那么准了。由于朗力威咖啡啤酒在哈尔滨市场营销上采取的是媒企联合新模式,引进哈尔滨电视台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所以宣传力度被异常放大,市场销售比较顺畅,产品价格虽高但消费者仍然比较认同。同时,外埠一些地区的销售趋势也在“抬头”。这本该是高兴的事,厂长老郑却又发了愁。原来企业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跟不上销售的节奏,制约了拓展市场的规模和速度。他的企业即使一天24小时满负荷生产,一年的产量还不及大集团的零头,这如何能做大企业,做成产业呢?
    据黑龙江酒业协会啤酒分会的季会长介绍,朗力威咖啡啤酒的核心技术带来的潜在生产力是巨大的。目前,我省还有许多县级小啤酒厂,包括国内其他地区也有很多。这些小厂由于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生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盈利能力差,抗市场冲击能力弱,在市场竞争中长期处于弱势,基本上是勉强度日。朗力威咖啡啤酒的生产基地一旦建成,就可以通过技术入股等方式,对这些小厂进行收购兼并,利用企业的核心技术,做大联合体,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做成咖啡啤酒产业。但目前朗力威咖啡啤酒只是木兰县的一个县级啤酒厂,要指望县里拿出资金建成生产基地是不现实的。这个企业未来前景虽好,但眼下依然很弱小,就像刚发芽的小树,需要阳光、雨露和精心呵护,才有可能长成参天大树。所以目前企业亟需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把我省啤酒产业中唯一核心技术变成巨大的生产力,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也是龙江啤酒产业振兴之路。
    说到目前中国食品行业现状,老郑总是显得格外激动。他觉得,目前中国的食用油、饲料、饮料包括啤酒等行业基本都被外资控制,在食品方面我们的话语权和定价权越来越弱,这既是一件悲哀的事又应该引起我们足够重视,不扶植自己的品牌,产业绝无出路可言。他给记者看了一则短信:哈尔滨啤酒虽然历史最早,但最初的产权属于前俄国,现在的经济体属于美国。哈尔滨不能有自己的啤酒吗?这则短信老郑一直珍藏至今。他多次试图联系对方,但对方始终不接电话。他忽然明白了,人家不想听他怎么说,就想看他怎么做。每每想到到此,老郑骤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企业现状,我们采访了木兰县政协刘主席。刘主席介绍,这个企业最早是木兰县的啤酒厂,经过改制变成目前这样。如果没有厂长郑文平的钻研和敬业精神,企业是不可能做成目前这个样子。因为以前在啤酒行业的“大名单”中,没有咖啡啤酒的名字,更没有它的地位。经过他的努力,企业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产品从没有名气到消费者的认可,核心技术从行业质疑到专家推崇。他作为一个“土专家”能做到这些非常不易。县委县政府之所以看好这个产品源于它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未来前景不可估量。木兰前几年有的企业产品都达到了远销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盛况”,当时企业主要竞争力是廉价的劳动力。但从今年来看,这个企业开始走下坡路了。首先是国内劳动力价格大涨,产品成本紧跟着上涨,没有了价格优势,销量马上下滑。其次,国际市场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提高,手工作坊式的生产状况成为落后产能。再者,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低档产品已无销路。就因为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这个企业在竞争中缺少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大浪淘沙中,渐渐被淘汰出局。而朗力威咖啡啤酒恰恰相反,它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产品和其他啤酒比较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独特的风味,有自己独立的消费群体;用咖啡豆酿造的啤酒产品更加健康,顺应人们追求健康、时尚消费的潮流;产品起步就是打造高端市场,符合目前人们生活的发展方向;咖啡有提神、抗癌、保护血管的作用,更具保健性和功能性。目前看,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加快生产基地的建设,扩大生产产能;二是解决产品品种单一的问题。现在企业只有瓶装啤酒,未来基地建成后,除了瓶装生产线,还要上罐装(易拉罐)生产线和桶装生产线。据了解,哈尔滨市进口啤酒的销量与日俱增,有的超市竟然以400%的速度增长,增长较明显的是大桶装进口啤酒。这为朗力威咖啡啤酒的热销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氛围。县委、县政府希望企业新增产能尽快投产,拉动县域经济增长,并能尽快在中国啤酒高端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市场经济大潮就像滚滚东流的长江水奔流不息。龙江啤酒产业在大潮中几起几落,如今整个产业已面临危机,如何打破产业瓶颈,增加产业竞争力和产品活力,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朗力威咖啡啤酒为我们提供了突破口。打造自己的啤酒品牌,做大高端特色啤酒产业这块大蛋糕,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朗力威咖啡啤酒就像一艘即将远航的大船,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们有理由相信,只待东风到,满园春色来。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