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备货意愿提高、粮源减少将支撑稻米后市价格继续攀升
2009年伊始,东北稻米市场在国家政策强力扶持及需求持续回暖的提振下,迎来了一波全面上涨行情,市场购销活动也十分活跃。春节来临之前,东北三省在节日消费刺激下,各类主体相继入市,采购热情十分高涨,相互竞争比较激烈,原粮稻谷及大米价格全面上涨,其中黑龙江、吉林两省涨幅比较明显,一般为80~100元/吨,辽宁省也出现了20~40元/吨的涨幅。
东北稻米价格全面上涨
据统计,截至1月8日,黑龙江五常地区长粒稻谷每吨(下同)收购价1940~1960元,与12月30日相比(下同)上涨40~60元,大米出厂价2960~3000元,上扬80~100元;庆安地区圆粒大米出厂价2700~2720元、长粒大米2800~2840元,宝清地区圆粒大米出厂价2700元、长粒大米2760元,均上调60~80元;建三江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820~1860元,大米出厂价2700元,虎林地区圆粒稻谷收购价1840~1860元,大米出厂价2700元,均上涨80~100元。吉林扶余地区超级稻收购价1940~1960元,梅河口地区1960~2000元,德惠地区1960~1980元,长春地区普通稻谷2000元,榆树地区1940~1960元,均上涨60~100元。辽宁营口地区圆粒大米出厂价2700~2740元,沈阳地区大米出厂价2740~2760元,均上扬20~40元。预计春节前夕东北稻米市场将会继续保持稳中趋升的行情走势,但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不大,毕竟节前剩余时间有限。
市场粮源供给不断下降
1月初,东北三省国储第二批450万吨稻谷收储工作仍在井然有序地进行中,各地国储库及代收企业入市采购积极,而由于春节将至,变现购买年货需要,以及担心国储收购结束后稻谷掉价,产区多数农民卖粮意愿较高,市场购销随着春节的临近呈现出一片热闹景象。据中国大豆网了解,截至1月8日,东北三省农民手中余粮已不足50%,其中,黑龙江东部及吉林部分地区仅20%左右,相对来说,辽宁省农民手中余粮多一些。目前东北市场粮源供给所剩不多,部分地区农民甚至出现无粮可卖的局面,由于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东北粮源的不断减少将支撑后期市场价格继续攀升。目前来看,国储第二批收购任务还没有完成,大部分地区依然在收购,且据市场传言国家可能在春节后继续启动800万吨粳稻收购计划,假如传言属实,那么后期东北市场将会出现供不应求(国家不拍卖)的局面,其市场报价也将出现明显的涨幅。
稻米外销数量持续增长
元旦过后,随着国内大米市场需求整体回暖的拉动,南方商家及购销企业备货意愿明显提高,而且对大米后市充满了信心,进入东北采购稻米热情较高,进而带动产区大米加工企业的开机生产,导致产区稻米外运量持续增加。据中国大豆网了解,元旦过后,东北三省铁路运输状况十分宽松,基本上请车就给(没有好处费),并没有因为春运将至铁路运输趋于紧张,反而是外运车皮有所增加,其中黑龙江东部地区每天有30~35个车皮外运稻米,比12月份明显增加。另外,由于市场人士对大米后市恢复信心,并认为今年春天米价将会上涨,因此在节前纷纷加大备货量,尤其是拿到“北粮南运”运费补贴的销区企业,采购热情更加高涨。此外,在东北米主要销区市场――北京,当地粮食局表示,北京企业进入东北采购大米入关在4月30日之前给予120元/吨的运费补助,这极大地鼓励了销区企业积极采购产区大米。
多元主体入市竞争激烈
1月初,平静了近一个月的东北稻米市场再度掀起波澜,在双节需求回暖的提振下,南方商家备货意愿提高,在市场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产区一些大米加工企业也陆续恢复开机生产,但由于手中原粮有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春节后的正常生产,开始大量备货,然而目前农民手中余粮不多,大部分粮食已经被国有粮库收购,因此加工企业及外省粮商只能不断提高报价、增加收购量。目前距离春节还有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各方利好因素的支撑下,节日之前东北稻米市场仍将以稳中趋升的走势为主,局部地区价格有继续上涨的可能,但受时间较短的限制上涨空间有限,预计波动幅度在20~60元/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