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关的到来,近期国内稻米市场需求开始增加,但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使得稻米市场依然难以走强,其中粳米价格更是持续走弱,从而拖累整体大米市场。不过,不断走弱的粳米价格却为其市场份额的增加做出了贡献。后期随着政策利好效应不断释放,国内稻米市场仍可看好。具体分析如下:
一、国内粳米籼米间的价差明显缩小
国内粳稻连续两年大幅增产,虽然有临时存储收购计划及北粮南运等多项政策的扶持,但其价格涨幅仍小于籼稻,尤其是08年下半年以来一直领跌整个稻谷市场。目前安徽粳稻谷价格已明显低于籼稻价格,安徽产粳米价格也与中晚籼米价格接近。总体上看,粳米与籼米的价差已大幅缩小,其市场份额也因此明显增加。据统计,截至08年12月15日,黑龙江、江苏、安徽等6个粳稻主产区各类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273.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74.7万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等14个中晚籼稻主产区各类非国有粮食企业收购610.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64.4万吨。截至目前,2008年非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拍卖购得的籼稻数量较2007年减少26.841万吨,也就是说,各类非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收购市场及拍卖市场采购的籼稻数量减少了91.2万吨(不考虑国储轮出部分),市场占有量明显减少。
二、受东北大米入关补贴政策影响,华北市场东北米走货略有加快
近期河北石家庄地区黑龙江产9031品种东北大米的市场批发价在1.42元/斤-1.45元/斤之间,目前当地加工企业的市场订货单主要以单位团购为主,因此市场销售价格总体平稳,多数企业跑补贴的积极性相对较高。而天津粮食批发市场标一东北大米批发价在1.475元/斤,价格变化不大,且近期走货量较此前略有增加;与此同时,近期北京粮食局等单位出台了补助企业采购东北大米的政策,从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4月30日,北京市企业采购东北大米将获得运费补贴,标准为每斤6分钱,非在京注册企业从事这一业务的也能获得相应的补助,这均对近期华北地区东北米销售产生利好。
三、打压国内米价持续走弱的相关因素
目前距离国内传统消费旺季春节已不到一个月时间,往年此时,稻米市场应该是一派繁忙,价格也是稳步上涨。但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虽然大米需求有所放大,但米价却依然疲软。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产区农户出售稻谷速度加快,虽然临近年关农户大多会出售粮食来换取现金过年,但今年与往年不同,在北方因为玉米价格持续走弱,农户不得不选择惜售玉米而出售价格相对较高的稻谷。而在南方,今年水果价格较低且销售不畅,农户也只得出售稻谷。因此在稻谷收购进度大大快于常年的情况下,稻谷市场仍然存在一定的供应压力;二是东北米大量入关的冲击,由于今年“北粮南运”政策实施较去年提前,东北稻米入关进度明显加快。据统计,2008年10~11月黑龙江省累计出省大米151.0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4.04万吨;出省稻谷96.2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69.06万吨。大量的东北米加速入关,对整个大米市场形成较大的冲击;三是相关粮食品种价格持续走弱影响大米价格。在所有粮食品种中除了“政策市”的小麦价格明显走强外,包括玉米、大豆等粮食品种持续走弱。而国际上,包括大米在内的几乎所有农产品价格也是大幅下跌,这均对国内大米市场的上行形成了压力。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稻米市场短期走强仍得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其后市价格仍应适度看好。其原因包括:一是随着临时存储稻谷计划的实施,政府收购数量较去年大幅增加,市场可供粮源继续减少;二是国家明确提出,对于临时收购的粮食今后将坚持顺价销售的原则,在市场上公开销售;三是近期国家已出台了第三批玉米临时收储计划,较前两批次大幅增加,相信对玉米市场将有较大的提振,这也将从价格及信心两方面间接提振稻米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