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均
在越南中部的城市芽庄,有一种很传统的海岛游项目,随便在路边的小旅行社交上几美元,就可以参加一个短期的旅行团,一天游览芽庄海上的四个风光旖旎的小岛,对自由客很有吸引力。因为独自一个人旅行确实有点无聊,我也随便报了这个四岛游。
第二天,中巴车到旅馆来接我,车里已经坐了很多散客,聊天后,大概知道团友里有几个美国人,两个智利人,一个英国人,剩下的,差不多都是越南人,当然,还有我这个中国人。
在第一个岛屿进行了很无聊的浮潜项目,多半是因为我游泳不怎么样,戴上潜水镜在水里转了一圈,就独自上船,坐在船边看风景,肚子早就饿了,早晨只吃了一个越南的长面包,越南人受法国饮食的影响,喜欢吃面包,夹点西红柿生菜,索然无味,恰好船边也坐着一个越南人,是个面无表情的女孩,在吃面包,大概是咀嚼声和面包的香味勾起了我的食欲,我盯着看了一会儿,她停下来,不吃了,也回头看着我。
“你大概饿了吧?”她说的是很标准的汉语,我一阵头晕目眩,这船上竟然还有另外的中国人啊,大概,她从我在船上与别国人的寒暄中,早就听出我是中国人了。
我点点头,问她:“你是从哪里来?”
“广州。”
我再一次头晕目眩:“米兔!”
自然,接下来话就多了,逐渐知道她是粤东人,在广州出生长大,暨南大学毕业的,刚刚工作两年,利用年假出来自由行,她个儿不高,看上去弱不禁风的,却比我要强悍的多,刚刚单独走过老挝、柬埔寨,越南是第三站,下一站去泰国。
“这面包真是不好吃,我现在就想吃一碗广州的牛腩粉。”
她这样说,后来我就称呼她“牛腩粉”。
聊的火热的时候,不知不觉,船已经开到了下一个岛,午饭时间终于开始了。船上乘客的椅子原来是折叠的,打开拼合在一起就是个大饭桌,厨师上菜,主食是米饭,菜是各种海味,有虾蟹,炒螺,还有炖鲨鱼肉,凉拌的黄瓜和青木瓜,加了甜辣酱的炸春卷,还有蔬菜沙拉,以及各种热带水果,品种多,但分量不足,越南人的饭碗都很小,加上人多手杂,美国人吃得最多,我虽然饥饿,却没抢到多少,勉强分到一碗米饭,一只春卷,正无可奈何的时候,“牛腩粉”凑过来,把一块鲨鱼肉从自己碗里夹给我。
“还是你吃掉吧,这个越南饭,真是不好吃,我现在就想吃一碗广州的牛腩粉。”
这句话在后来的交谈中,她像复读机一样说了好多次。因为互相多了旅伴,心情显然大好,接下来的几个岛,我们都在一起呆着,分享一瓶啤酒,然后假装喝醉,像踩着棉花一样,晕晕忽忽地在沙滩上闲逛,拣贝壳,逗越南渔民的小孩,让同行的美国佬给我们照相。她笑嘻嘻地提醒我:“你丫不要叫我牛腩粉,越南人管小老婆才叫米粉。”
玩闹到傍晚,船回去的时候,海上刮起了风,浪头渐渐大起来,城市的楼房在海的尽头,好像海市蜃楼。船颠簸,她却靠在我肩膀上睡着了。
到码头,坐上回程车返回各自旅店,客人纷纷在自己的地段下车,我也说了十几次拜拜。而在跟她将近告别的时候,她一跃而起,拉上我问:“要不我们租自行车,进城去找越南米粉吃,有牛肉的那种米粉,我现在就想吃一碗牛腩粉,多宝路上那种。”又来了!
其实我可以拒绝的,但又没法拒绝,因为我也想吃一碗米粉,越南饭的确不好吃。
一辆自行车一天的租金是一美元。我们骑着两辆单车,在芽庄海滨大道风驰电掣,一条街一条街的乱走,她像个疯子一样,毫不在意满街的摩托车海洋,开心得不得了。我提醒她:“你笑起来嘴很大,你知道不知道?”她笑得更开心了。
“谁认识我啊,我现在就想吃一碗牛腩粉。”她重复着这句令人生厌的话。
我回到广州后,每次想起她这句恶心的话都会笑,有时候开会的时候也忍不住,我想,她大概正在清迈某个地方跟陌生人骑自行车呢吧。终于有一天,骤然接到她的电话:“我从泰国回来了!现在多宝路坐着,你来不来吃牛腩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