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不仅“未富先老”,而且是“未备先老”。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葛希章教授提出,政府和社会目前都处于一个“来不及应对”的环境中。今年7月,在全国老龄工作会议上,全国老龄办主任、民政部部长李立国的报告中说,《国家老龄事业发展纲要》还在研究编制中,《关于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和配套的扶持、优惠政策均未出台,食品企业大多数仍处于研究观望中,不愿冒险涉足老年食品。
此外,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老年人生活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千差万别,众口难调。这个客观存在也决定了老年食品的品种繁多,每种食品生产数量较少,给工业化的食品企业增加生产成本,令企业处于“费力不讨好”的境地。所有这些因素使得食品企业不愿冒险投入生产。
老年人营养素需要量与普通成人不同
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翟士领教授介绍,老年人的身体条件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形态、生理机能、物质能量代谢等都在不停的变化,其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因此,身体对多种营养素的需要量和比例与一般成人有所不同。其中,热量食物碳水化合物,特别是含高能量的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应严格遵照卫生部下发的指导需要量的要求;蛋白质应多选用一些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供给不容忽视,水溶性维生素和钙、锌、铁等矿物质可适当多补充一些。
完达山乳业相关负责人认为,老年食品是指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注重平衡膳食,食品结构上做到合理搭配,使膳食中热能和各营养素种类齐全,含量充足、比例适当,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膳食构成比例的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剩而引起的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紊乱,从而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相对于普通食品,老年食品应该更多关注老年人易出现的缺钙、便秘、心血管疾病等现象。
“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多种多样,有身体条件、食量大小、饮食习惯、疾病情况等差别,不论正餐还是方便餐、方便食品、功能食品,老年食品应形式多样。除做好共性的工作外,老年食品还应注意个性化的产品研发以更有针对性地满足老年人的需要。”翟士领教授表示,目前,市场上还未听说有专为老年人生产方便食品或多样小食品的企业。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老年人服务的事业是利国、利民又利企业的事情,相信这一事业必将会在社会上得到迅速发展。
国外老年食品多元细致
事实上,近些年来,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把老年食品的研究与开发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中国保健协会食物营养与安全专业委员会会长孙树侠介绍,在美国,今后10年重点开发的20种食品中,有13种与老年食品有关。且美国市场针对老人的护心食品、壮骨食品和肠道保健类食品最受欢迎,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对于这些食品的监管非常严格。此外,针对老人味觉下降的特点,许多企业在开发的老年食品中加入肉桂、胡椒、薄荷等天然香料,而不靠多加糖和盐来提高口感。
在日本,老年食品如今已经被细致研究到包括护心食品、糖尿病食品等适合不同身体状况老人食用的成套配餐。比如,日本的糖尿病食品一做就是7天的,有半加工食品也有全加工食品,消费者将其购买回家放入冰箱中,食用前只需加热即可。此外,还有的老年食品被标注上了硬度,适合什么类型或多大年纪的老人食用。
在德国,有专门的老年商店,从主食、饮料全部是适合老年人食用的食品。此外,德国的啤酒很出名,几乎所有德国人都爱喝啤酒,在这里,也有老年人专属的老年啤酒,可以完全满足老人喝啤酒的愿望。
“我认为,我国老年食品的开发在技术上完全可以达到,关键是有多少人愿意投入去做。”孙树侠提出,老年产品价格不能过高,因为老年人一辈子精打细算惯了,普遍会把钱看得很重。与此同时,他们又特别在意健康长寿,如果有合适的老年食品,定会愿意尝试选择。“进入老年社会,食品企业应该为老年人多开发相应的食品,这既是一个商机,也是一件为老年人做的好事。”
营养建议
营养师董明方建议,在为老年人购买食品时,不要一味跟风,去给老年人买一堆广告上的礼品。一般老年人的特点是这样的,营养素需求高,摄入的却少,造成营养素缺乏。因此一定要根据自家老人的身体状况,购买适合老人的食品。比如,买老人肠胃能接受的高品质牛奶、酸奶,能够为身体补钙;购买富含膳食纤维的粗杂粮制品;购买应季的水果也是不错的选择,除了水果富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外,还有如花青素、β-胡萝卜素、白梨芦醇等营养素还可以起到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对心血管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本报记者 王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