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8月21日 - 为应对未富先老的中国国情,中国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周三发布报告,建议拓宽养老金融资渠道,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积极拓展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私募基金以及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把养老基金做强做大。
报告称,中国养老金支出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011年底,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为2.5万亿元人民币,但是个人账户实有资金仅有2,703亿元,空账金额高达2.2万亿元。
报告建议,中国的养老体制安排需要与未富先老的国情相一致。在较低收入水平下解决中国养老问题,既要考虑人口老龄化对现行养老保障体系的挑战,又要考虑财政压力量力而行,防止对长期增长带来冲击。
建议应通过针对老龄人口的福利政策,让退休养老待遇与工资增长脱钩,与物价上涨相挂钩,真正让老龄化福利与国民的收入增长同步;完善养老补贴制度,延续居家养老模式。
同时加大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执行力度。由政府、企业和个人三方统筹模式,即企业和个人为主、政府提供补贴、实行现收现付筹资方式,是一种强制储蓄型的养老保障模式。
国务院近日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任务措施。中国是全球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全球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2010年中国60岁以上人口为1.776亿人,占人口总数的13.26%,其中65岁以上人口为1.19亿人,占总人口的8.87%。“十二五”时期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期。预计到2015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6.7%,年均净增逾800万人,并将超过新增人口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