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浙江杭州大米市场存在掺米现象

2007-05-18 11:102540

 因为0.2元/斤的差价,米商喜欢把原籍苏皖的大米名字改掉,变成了东北大米,你在购买的时候很难察觉,只是在煮熟吃时才会发现上了当。在大米冒名顶替的背后,是两种大米价格差距加大的现实。

  1.45元/斤的东北米实际是“三掺米”

  5月16日,黑龙江某市国家粮食储备库驻杭州办事处的负责人老陈(化名),抓起一把记者特意从浙江杭州某超市买来的1.45元/斤的“东北大米”,细细一看,下了结论:七成是江苏安徽米,两成是杂交米,剩下一成是东北米。又看了看另外一袋从农贸市场买来的1.7元/斤的“东北大米”,其实全都是苏皖米。

    根据老陈和中国水稻研究所一位专家提供的大米身份辨别方式,记者又去看了农贸市场里的几个米摊,发现这种掺米的情形并不少见。但是,摊主都把这些掺过的米称为东北米。

   为什么要掺米?老陈用四个价格来解释:东北米1.4元/斤左右的批发价>江苏米1.25元/斤左右的批发价>安徽米1.2元/斤左右的批发价>杂交米每斤1元多点的批发价。
                   

   苏皖米面临价格低谷

   江苏米、安徽米、东北米是目前杭州市场上的主要大米品种。杭州市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的相关负责人李连庆估计,苏皖米占据了约九成的市场,剩下的一成主要是东北米。


    根据杭州粮油批发交易市场的价格监测,今年4月30日与3月31日相比,普通圆粒东北大米的批发价格每公斤上涨了0.02元,现价2980元/吨;江苏产的特制晚粳米却是每公斤下跌了0.06元,现价2720元/吨;安徽产的标一晚粳米下跌20元/吨,现价为2540元/吨。其中江苏晚粳米的价格是自2004年2月以来的最低点,安徽晚粳米的价格是自2004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苏皖粳米和东北晚粳米的差价被进一步拉大。

   掺米是业内公开秘密

   东北大米因为其口感好,拥有一批固定拥趸,在有的大型超市,东北大米的销售占据一半比例。老陈说,一些效益较好的单位,食堂用的也是东北米。但同时,消费者对大米的价格仍然十分敏感。这就使得一些米商做起了掺米的手脚。


   “其实掺米这种情况这几年都有,只是现在比较普遍。”老陈说。一位在超市从事大米采购的负责人也透露,对于超市压低东北大米价格的做法,供应商很多时候都接受了,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掺米,拿低价米掺入高价米,诀窍是要掌握好掺米的比例。

    不仅是东北米会被掺进苏皖米,泰国香米里也会被掺进江西产的香米,因为两者外形看起来区别更小(但是口感上还是会有区别),冒名顶替后的获利也更多。江西产的香米批发价为1.52元/斤左右,而泰国香米的批发价至少要2.9元/斤。中国水稻研究所(位于杭州)优质多抗研究室的副研究员罗炬说,普通手段确实很难鉴别两者的区别。

   如何鉴别东北大米

  因为同是粳米,又具有相似的外观,普通人看不出江苏米、安徽米和东北米的差别。老陈的秘诀是,看米粒的“肚脐”上有没有白点。纯正的东北米几乎没有白点,而江苏米、安徽米绝大部分都有白点。

   罗炬基本同意老陈的鉴别方法。他说,其实很难从产地对粳米进行鉴别。老陈所说的白点,学名叫稻米的垩白,垩白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性状之一。因为气候条件和生长环境不一样,东北大米的垩白少,透明度高,而苏皖粳米则相反。罗炬并不认为东北米和苏皖米在营养成分上有很大差异。“从成分上说,精米的主要成分都是淀粉,一些微量元素的比例可能存在微小差别。”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