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方稻米市场弱势格局继续维持,当前南方早稻均价为1545元/吨,价格保持稳定,中晚稻为1650元/吨,价格略跌2元/吨。目前虽然我国产区大米销售仍较为清淡,但一些副产品价格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回升,如细糠,相当一部分米厂的批发价格均较节前提高了40-100元/吨不等。为何副产品价格出现上涨,却并未带动稻米市场回暖,具体分析如下:
南方稻谷价格保持稳定,市场需求清淡
据统计,最低收购价稻谷第39次竞价销售交易会于2007年5月9日在安徽粮食批发市场举行。本次交易会计划拍卖数量为80.24万吨,实际成交数量为34.26万吨,总成交率为42.70%,其中2006年早稻成交12.83万吨,成交比率59.62%,成交均价1473元/吨;2006年中晚稻籼稻成交19.84万吨,成交比率78.95%,成交均价1520元/吨,2005年中晚籼稻成交6300元/吨,成交比率5.70%,成交均价1500元/吨。与四月底拍卖结果相比,成交价格基本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成交率则继续下滑,一方面体现出目前市场需求的清淡程度,另一方面则看出,当前拍卖成交价已至其成本底部区间,继续明显下探的可能性不大,除非供需面出现较大的变动。
多数产区大米需求偏弱,部分副产品需求有所好转
据了解,目前南方大米价格相对平稳,湖南普通中晚米批发价集中在2320-2400元/吨,湖北为2320-2340元/吨,江西为2360-2440元/吨,与节前基本持平。同时细糠市场普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暖,湖南岳阳细糠价格1050元/吨,较节前上涨40元/吨;湖北京山1080-1100元/吨,较节前上涨30-40元/吨;江西乐平1080-1100元/吨,较节前上涨40-50元/吨;江西金溪1120元/吨,较节前上涨100元/吨。
预计近期南方稻米市场仍以弱市平稳为主
尽管最近南方相当一部分产区的副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行情,但在面对眼下仍处于相对高位的稻谷价格及难见起色的大米需求时,多数米厂前期经营困难并未出现根本性的改变,南方市场整体仍处于弱市调整阶段,拍卖将继续主导市场走势,同时南方今年后期天气对新稻产量的影响也值得动态关注。
综合分析,近期南方细糠价格大幅回归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养猪厂采购积极性的明显提高所致,但考虑到眼下多数地区仔猪货源异常紧张的客观事实,因此,猪价上涨难以在短期拉细糠需求极大增长,预计后期细糠价已大涨过的产区继续大幅走高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