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综合讯 据株洲晚报消息 一样的炎热、一样的挥汗如雨,对于不同体质的人来说,产生的反应可能千差万别,被高温“煎烤”一个月后,你的神经,你的汗腺,你的脏器,还好么?
昨日,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医院内科、呼吸内科、眼科、临床心理科、皮肤科五个科室的专家。医生总结出人体八个有隐患的“堤坝”,并介绍了怎样堵“管涌”,怎样防“垮坝”的方法。
释“热”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体温一般保持在37.5℃左右。
在30℃时,身体汗腺会全部投入工作。
气温高于34℃,并伴有频繁的热浪冲击,还可引发一系列疾病,特别是心脏、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上升。
37℃以上的高温对人体的蛋白质有一定的破坏。若人体温度达到40℃以上,生命中枢就会直接受到威胁。
头部
头痛、头晕、肢体麻木要警惕
8月1日至7日,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共急救心脑血管患者40例,患者以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早晨是急救高峰期。
呼吸内一科主任黄彭说,高温闷热的“桑拿”天,人体过量出汗,体内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就容易形成血栓。“头痛、头晕、肢体麻木,就要特别留神了。”
黄彭提醒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市民,应在医生指导下重视合理使用降压药、降血脂药,多吃些能软化血管和能降血脂的食物,并科学地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
上呼
吸道
保持喉咙湿润
定期清洗空调
呼吸内一科主任黄彭说,温度高会导致气管喉咙发干,喉咙里的痰咳不出来,也会诱发呼吸道疾病。所以要多喝水保持喉咙湿润。
“从空调里吹出来的灰尘和螨虫等过敏物质,也会诱发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黄彭建议要定期清洗空调。
皮肤
多喝水,多吃水果,常撑伞
中心医院皮肤科主任罗文辉介绍,日光性皮炎,是指对紫外线过敏引起的红肿、长红斑、瘙痒的症状。
“现在,因日光性皮炎来医院看病的一天就有十几例,相比往年上升了30%—40%,大多都是20来岁的年轻人。”罗文辉说,由于黑色素可以有效抵抗紫外线,而皮肤白的人体内黑色素少,所以皮肤越白的人越容易晒伤。
高温酷暑,多喝水,多吃水果,常撑伞都是可以预防晒伤。
头发
最好每2—3天洗一次头发
昨日,湖南工业大学文学院大四的女生小刘向记者抱怨,这些天洗头掉发多。“一梳掉一大把。我都不敢洗头发了。”
市中心医皮肤科主任罗文辉说,如果超过3个月连续每天掉发100根以上,可能就是病理性脱发了,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罗文辉表示,频繁洗头容易使皮脂分泌增多,造成发根松动,引起脱发。他建议,热天最好2—3天洗一次头发。不用碱性洗发剂和少烫发不染发,适当补充维生素C。
情绪
越是天热,越要心静
昨天,在临床心理科,科主任汤信海就遇到这么一个病人,身为“有车一族”的小林是个急性子,开车时不停摁喇叭,一堵车,只要有车挡在前面,就想超过去。一件小事就能引发一场“战争”。
汤信海介绍,气温较高容易影响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主要表现为心烦气躁、思维紊乱、爱发脾气,这就属于“心理中暑”。
“越是天热,越要心静,遇事戒躁戒怒,心平气和。另外,饮食要清淡,生活起居要有规律,以充足的睡眠来保证大脑的休息和心理调节。”汤信海说。
眼睛
不要用脏手揉眼睛
“这一个月红眼病患者明显增多,比以往增加了三成。”眼科主任张跃林告诉记者,持续的炎热天气里,很多市民选择游泳避暑,从而感染上红眼病。
要预防红眼病,唯有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不要用脏手揉眼睛,少用公共场合的毛巾、脸盆等。
肠胃
隔夜饭菜要热透
“急性肠胃炎患者增多,最多一天能接诊十几名患者,各个年龄层都有,表现多位腹泻、腹痛、呕吐。”急诊科一名护士说。
大内科教授张选均说,天气热,细菌繁殖速度非常快,加上年轻人喜欢吃路边摊,尤其是晚上喝啤酒吃烧烤,比较容易得肠胃炎;而老年人比较爱惜东西,剩下的饭菜要留到下一顿再吃,但是这样就容易吃到变味变质的饭菜。
“烧饭菜要注意控制数量,一餐吃完为宜,对于没吃完的隔夜食物,热透了再吃。”张选均叮嘱。
肾脏
结石也怕“热”
肾结石表现为突发性一侧腰腹剧痛,发病的时候痛得坐立不安、大汗淋漓,甚至会出现呕吐等症状。
“在高温下作业或久坐少动的职业人群是肾结石的高发群体。”张选均介绍,夏季出汗多,尿液浓缩,高温下作业的人群尤其明显,如果水分补充不及时,容易出现结晶形成结石。
“饮食方面要避免肥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尿酸高者少吃鱼、虾、蟹等海鲜。出汗后及时补充水分。正常人一天所需水量约为四瓶矿泉水。”张选均说。
制图:胡兴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