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近年中国啤酒行业分析及展望

2013-08-08 10:225020
   2012年酿酒行业统计我国啤酒产量为4435万KL,比去年下降1.2%,从而结束了23年持续增长的势头,首次出现负增长,但就总量仍遥遥领先世界各国啤酒产量,连续11年稳坐啤酒大国第一把交椅,实属不易。通过行业通报的各项经济指标和相关数据,我们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得出中国啤酒业已经走过了高速扩长期,现进入理性低速稳定发展的阶段。
一、2012年中国啤酒行业的特点
    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啤酒工业紧跟中央经济形势,正确处理经济结构调整、通货膨胀控制和平稳发展的关系,坚持自己创新,科学发展,克服世界经济仍未复苏,通膨严重,自然灾害以及招工难、用人成本增加等内外因素所造成的成本费用大幅度提升的巨大压力,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取得了较好的业绩,精彩纷呈,亮点颇多,择其主要成绩汇总如下:
1.高开低收,增少降多,平稳发展
2012年中国啤酒业启动较早,第一季度中期开始回升,2月份同比增长8.9%,累计增长2.2%,8月以后增速减缓,10月起出现负增长。本年度的啤酒产量可以用“增少降多”来概括。从区域啤酒产量看,除西南、西北地区实现增长外,东北、中南、华东、华北地区出现负增长。分省区看,产量增长的省市区有11个,增幅在10%以上的有青海和云南两个省;负增长的省市区有20个,其中降幅在10%以上的有天津(-16.9%)、江西(-14.7%)、海南(-13.7%)三个省市,其次,重庆(-9.9%)、河北(-9.0%)、江苏(-8.2%)三个省市降幅也比较大,产量下降的省市多于增长的。全国啤酒产量十强省市区中,除位立第一的山东,第二名的广东,第六、第七的四川、黑龙江四省为增长外,第三至第五名的浙江、河南、辽宁,第八至第十位的江苏、湖北、福建六省为负增长。呈现增少降多。同时,我们还可以对产量在20万KL 以上的 18个大型企业产量情况进行分析,其产量占全国的77.52%,仅比去年增长1.9%。行业领跑企业华润雪花啤酒增长2.8%,青岛啤酒增长8.18%,百威英博增长0.78%,燕京下降1.84%,其他企业增少降多,中小型企业产量普遍下降较多。啤酒行业虽然出现负增长,但降幅不大,发展平稳,没有大起大落。这也说明了啤酒行业经过多年盲目的扩能增产、一味追求市场份额和注重产销量所造成的竞争失控、效益低下的现状有望改变。
2. 整合加剧,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啤酒企业个数为146家,工厂数约为443个,比去年分别减少20家和22个。其中20万KL以上的企业数持平,工厂数增加2个;10-20万KL的企业数减少1个,工厂数减少5个;5-10万KL的企业数、工厂数分别增加3家和9个;5万KL及以下的数企业、工厂数分别减少27家和34个。这就充分说明行业集约化趋势更加明显,大企业的扩张步伐变慢,市场竞争机制即结构调整所造成的优胜劣汰大于企业间整合。小微型企业锐减,中间势力上升,行业间对抗性增强,竞争将更为激烈。华润雪花产量1061.77KL,占全国产量的21.66%,工厂数84个,居首位;青岛啤酒产量787.86万KL,占16.07%,工厂数58个;百威英博571.08万KL,占11.65%,工厂数36个;燕京啤酒540.05万KL,占11.02%,工厂数40个。四大集团合计产量2960.34万KL,占全国产量的60.4%,近六成的企业被囊括旗下,在行业的领军地位和寡头垄断优势日益增强,从而使行业的集中度空前提高。
3.名优品牌高度集中,品牌效应非常显著
    2012年中国啤酒按品牌产量统计,排名在前十位的品牌依次为雪花、燕京、青岛、哈尔滨、金星、崂山、雪津、珠江、山水、百威,十个品牌产量为2782万KL,占全国总产量的62.7%。雪花单品牌产量967万KL,不仅是中国啤酒第一品牌,而且稳居世界啤酒单品牌产量的首位;燕京品牌产量446.2万KL ,占国内第二位;青岛品牌产量423.4万KL ,居第三名。十大品牌隶属于四大集团的有8个,就强劲品牌而论,四大集团占绝对优势。雪花啤酒、燕京啤酒各有1个品牌进入十大品牌排名榜,从品牌经营看,雪花单品牌产量占其总量的91.07%,燕京品牌产量占其总量的82.62%,可见实施的是单一品牌战略;青岛啤酒和百威英博各有3个品牌进入十强品牌榜单,青岛啤酒中青岛单品牌产量占其总量的53.74%,崂山、山水品牌产量占其总量的27.94%,是1(主品牌)+ 2(副品牌或3个)主次组合品牌战略;百威英博三个品牌中哈尔滨、雪津、百威品牌产量分别占其总产量的35.44%、20.78%和16.4%,实施的是多品牌组合战略;金星、珠江两个区域强势品牌,单产量均在其总量的95%以上,也是单品牌战略。十个品牌产量已占据中国啤酒的半壁以上江山,品牌高度集中,名优品牌效应所带来的经营业绩非常可观,彰显出行业实施品牌战略的丰硕成果。
4.循环经济、节能减排成就斐然
    啤酒协会对中国啤酒企业的吨酒粮耗、酒损、水、电煤消耗和综合能耗等主要经济指标折成110进行核算汇总,雪花、青岛、英博、燕京、金星、珠江、重庆等8个大型企业各项指标控制良好,节能降耗明显,位立啤酒企业前茅。其中,粮耗:燕京130.75Kg/KL为行业最低;酒损:雪花2.84%为行业最低;水耗:雪花、英博均为3.6m3/KL,行业最低;电耗:雪花54.30KWh/kl,行业最低;煤耗:珠江32.82Gg标煤,行业最低;综合能耗:珠江44.86Gg标煤/KL,行业最低。以上指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企业认真开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充分利用资源,注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步增长的结果。为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企业整体效益,我们要向先进典型企业学习,努力开创啤酒工业节能降耗工作的新局面。
二、啤酒行业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我国已是名符其实啤酒生产大国,发展前景喜人,现正向啤酒强国奋进,笔者认为在这量变向质变的转化过程中必须正视并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效益问题
    去年,我国啤酒行业实现销售净收入1326.73亿元,千升啤酒平均销售收入为2703元,税利总额333.91亿元,千升啤酒税利681,20元,其中,上缴税金242.94亿元,利润90.97亿元,千升啤酒税金、利润分别为495.61元和185.85元。行业收入、税利较低,企业亏损面大,产销量增加并为形成企业效益的提高,规模效益不明显。现对雪花、青岛、百威英博、燕京、金星、珠江、重庆股份、金士伯、三得利、重庆集团、大富豪、乌苏、黄河、克达尔、南昌、澜沧江、蓝贝17家大型集团企业各项指标进行分析,产量为3748.57万KL,占国内总产量的76.47%,销售收入1008.93亿元,占行业总量的76.05%,完成税利222.33亿元,占行业总量的66,58%,其中:税金约为165.58亿元,利润55.58亿元。17 家企业千升啤酒平均销售收入为2655.12元,比全国平均数2703元减少47.88元。 KL啤酒销售收入高于全国平均值的为8家,低于全国平均值为9家。千升啤酒税利、税金、利润分别为593.16元、441.74元和148.27元,分别占行业指标平均量的66.58%、68.16%和61.1%,比行业千升啤酒税利、税金、利润分别减少88.09元、53.9元、37.31元。反应出企业酒价偏低,盈利能力较差,效益低下。中国啤酒企业平均盈利水平低,不仅与世界啤酒强国相比有很大差距,就是同国内的青岛、嘉士伯广东公司作以比较也存在差距,因此,作为啤酒企业应该把产量的提升与结构调整协同起来,确保生产指标与经营指标同步增长,强基础、增实力,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竞争问题
    啤酒是大众消费品,不是生活必需品,随着产量的提高,在有限的市场条件下,行业竞争显得尤为激励,甚至偏离了游戏规则,出现“你死我活、有我无你”的血拼和肉搏战,不良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低价倾销。2012年我国啤酒KL平均销售收入为2703元,按500ml瓶装计算,单价1.35元/瓶,酒价偏低,企业盈利水平低,亏损企业多,甚至连一些产销量在行业中具足轻重的企业也出现亏损。酒价上不去,不是一、两个企业的问题,而在整个行业都存在。一些大企业因规模大、产量高,资金雄厚,在行业内有话语权,为挤垮竞争对手,往往以压价或低价倾销的手段抢占市场份额;中小企业本身实力弱小,无价格决定权,盲目跟进,低价倾销,以求得在市场夹缝中生存。因而形成“涨价找死,不涨等死”局面。所以,要确保啤酒工业正常盈利,就必须规范企业竞争行为,通过政府与行业协会共同监督指导,企业强化自律,杜绝低价倾销,努力实现以低价优势竞争向以产品质量、技术、安全、服务、企业文化优势转变;创新产品,调整结构,提高中高档啤酒和精品啤酒生产比例,增加产品附加值,建立低、中、高档产品价格梯度,使啤酒价格回归到应有的水平。酒价上去了,企业才能增收创利。
    二是让利促销泛滥。啤酒行业不仅低价倾销现象严重,而且促销手段多,销售费用大,造成企业的盈利空间小。例如,一些企业不惜重金买断一个酒店、一条街,甚至一个城市,专销自己的品牌,挡住了其他企业的进入,但是一年的销售往往不及企业的投入,高额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销售费用增大,盈利下降。还有一些企业为抢占当地市场,采用较高价格辅以高额返利,开瓶有奖,搭送其他物品的办法促销,造成经销商高价销售,但如果扣除返利和奖励物品,企业售价并不高,厂、商销售价差大,经销环节盈利多,消费者利益受损,销量未提高。所以,促销返利策略也应正确使用,不能适得其反。
    三是资源垄断。啤酒生产所用的原辅材料、包装物因大企业资金等优势明显,被其垄断,中小企业不仅使用成本高,而且在数量、供货时限上不能保证其需求,使得企业生产受到制约,进而影响销售和效益。最为严重的是啤酒瓶的问题,一些大企业把其商标标注在瓶子上,自己不能充分回收,他人合法回收使用,又被认定为侵权。据统计,目前啤酒行业玻璃瓶包装占总产量的83%,按500ml容量计算,去年用玻璃瓶高达720亿只,如各自回收50%,在不允许其他企业使用的情况下,就有360亿只瓶子搁置,甚至废弃,这样就造成几百亿元损失,造成资源浪费,废弃瓶子还可产生环境污染。再者,中小企业全用新瓶子,势必使其成本费用就更高,盈利更为困难,也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啤酒瓶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3.出口问题。当前,中国啤酒出口仅占总量的0.5%,而且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企业对外出口,虽然,中国人口众多,市场潜力较大,但是,面对市场一体化的经济格局,要实现啤酒强国梦,行业的强势企业,不仅应当打造中国名牌,还必须树立走出去的思维,到更为广阔的天地发展,塑造世界品牌,积极投入到世界啤酒竞争当中,扩大出口,争创外汇,引领整个行业发展。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