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8月7日 - 中国主要油脂类期货周三收盘全线大跌,豆油跌破7,000元大关,菜籽油创下近四年来低位,在国内消费清淡及油籽类作物丰产前景的影响下,油脂面临供需两端的利空打压,短期恐延续疲弱走势。
受隔夜美国大豆期货跌势拖累,大连豆油开盘即跳空跌破7,000元的整数关,收报每吨6,884元,下跌1.94%。棕榈油大跌2.06%,逼近上周所触及的5,306元的近四年低位。
近几个月连续破位下跌的菜油今日以3.04%的幅度领跌,401合约收于每吨7,334元,创下1月合约自2009年9月以来的新低。自6月初破位下跌以来,菜油主力合约的累计跌幅已超过20%。
安信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李青表示,“夏季原本就是油脂消费淡季,节假日也较少,不利于油脂消费,政府限制‘三公’消费的规定亦令下游餐饮业需求受限。再加上近期美豆的生长天气良好,提振了丰产前景,供需两端都对油脂构成压力,期价在整个8月份预计都很难有起色。”
她并表示,从现在到9月上旬是决定美豆产量的关键阶段,如果未出现干旱等不利因素,后期供应宽松的前景将更趋明朗。
鉴于美国大豆丰产前景良好,国际投行纷纷下调对美豆价格预估。渣打银行将今年CBOT大豆的全年均价预估从此前的每蒲式耳14.39美元下调至13.68美元,称由于天气风险减弱,提振大豆单产潜力。高盛亦将CBOT大豆期价预估从之前的11美元下调至10.50美元。
国内油脂市场疲弱,亦反映在内外价差倒挂的扩大上。中国粮食信息网数据显示,以目前9月船期南美豆油价格计算,到港完税成本约在7,160元/吨,较中国沿海地区四级豆油均价高出310元/吨,较7月底扩大近200元/吨。
而作为夏季消费的主力油脂品种,今年的棕榈油市场却遭遇尴尬,几个月来国内港口库存一直高居100万吨以上,近几周虽出现下降趋势,但市场人士指出,随着该品种消费旺季的逐步结束,未来去库存的前景并不乐观。
而菜籽类品种的供应亦呈现宽松格局,私营机构Informa公司最新报告显示,2013/14年度全球油菜籽产量预计为6,520万吨,高于此前预测的6,490万吨和上年产量6,250万吨。
油籽分析机构油世界上周在报告中称,今年欧盟油菜籽产量将略高于预期达到2,050万吨,2012年为1,941万吨,因东欧早期产量良好,改善了整体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