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8月7日 - 中国证券报周三报导引述消息人士称,五家证券公司近期向有关部门递交关于发展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方案;券商提出开设理财产品账户,投资者可通过该账户直接将购买产品的资金支付给券商,绕过第三方存管制度。
目前,针对这些方案的专业评审已结束,但中国证券报尚未获得评审最终结果。
“虽然是关于开展互联网金融的方案,但由于非现场开户等内容都与账户息息相关,方案的很多内容都是关于设计账户管理的。”报导引述券商人士表示。
上述人士并称,券商递交的方案不尽相同,但都在不同程度上试图突破第三方存管制度。
在券商综合治理前,投资者交易结算资金均由券商统一存管。由于客户资金被大量挪用的恶性事件出现,导致证监会全面开展券商综合治理,最终加快第三方存管制度的推出和落实。
2005年10月修订通过的《证券法》规定,证券公司客户的交易结算资金应当存放在商业银行,以每个客户的名义单独立户管理。这条被行业视为“铁律”的规定排除了券商挪用客户保证金的可能性,也是近年来证券行业平稳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
报导援引业内人士指出,目前,股票账户等高风险账户肯定还会延续以往的第三方存管制度,但一些低风险理财产品是否还需遵守这一规定,行业希望有所突破。之所以尝试突破第三方存管制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界定存在“空间”。
按照有关规定,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包括客户为保证足额交收而存入的资金,出售有价证券所得到的所有款项(减去经纪佣金和其他正当费用),持有证券所获得的股息、现金股利、债券利息,上述资金获得的利息,以及证监会认定的其他资金。
对这一界定,前述消息人士表示,从规定本身看,对投资者用于购买理财产品等的资金是否属于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并不明晰,“行业等于打了个‘擦边球’,步伐大的希望这部分资金的交易可通过与交易账户并行开立的理财账户进行,从而绕过第三方存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