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记者从公安部门获悉,7月以来,随着我市气温不断升高,喝酒消暑成为不少市民夏日夜间休闲的方式,酒后驾车现象有所回潮。为进一步加强夏季道路通行秩序,全力遏制涉酒驾驶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营造“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良好社会风气,市公安部门开展了多场涉酒驾驶集中整治行动。7月全市共查处饮酒后驾驶471起,醉酒驾驶119起。
据了解,在集中整治行动中,醉酒驾驶行为相比去年有所减少,但饮酒后驾驶仍处于高发态势。对此,公安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公安部门对交通参与者酒后驾驶的行为绝不容忍,坚决打击查缉。目前,市局已成立“全市开展涉酒驾驶交通安全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夏季行动”领导小组。各分局则结合辖区夏季涉酒违法行为的特点,合理设置了查缉卡点,科学调整勤务安排和警力部署,最大限度地调动警力充实一线,组建了以查处涉酒违法为主要职责的机动执法小分队,在午后、晚饭后和凌晨等重点时段,安排查处涉酒驾驶的专门行动。在查缉重点部署上,除继续保持对城市餐饮、娱乐场所等重点区域管控力度外,还不断向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延伸,同时严格查处涉酒驾驶摩托车、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的违法行为。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车辆驾驶人不配合拦查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甚至强行冲关大老远看见民警设卡检查,就铆足了劲儿往前冲;有的则慢慢靠近,假装配合,趁民警不注意就加足马力开走……这不仅给民警工作增加了难度,也给其他交通参与者构成危险。为此,在本次集中整治行动中执勤的一线民警除了严格依法处置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外,更采取了多项人性化查缉举措。思明区公安分局梧村派出所第二警务队指导员黄元雄告诉记者:“对于那些试图逃避处罚的行为,任何民警都不会妥协,但为了保障当事人及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会强制使用阻道钉等防止违法车主冲卡的设备,也不会去追赶他们,而是挑选在能见度好或者电子监控设备完善的地点设卡。因此,部分存在侥幸冲关成功的车辆虽一时可摆脱警力拦查,但也难逃"电子警察"的"火眼金睛"。”
而对部分言语、行为过激的驾驶人,民警往往避免“硬碰硬”。“曾经有位浑身酒气的驾驶人被我们拦下,他不仅不配合吹气酒精检测,还叫来一群朋友亲戚准备拖延时间,我们避免和激动的当事人正面接触,而是通过做好当事人朋友的思想工作,最终说服当事人接受检查,当事人也对自己的过激行为道了歉,并保证不再酒后驾车。”市交警支队直属大队民警刘刚认为,集中整治行动重点不只是执法、稽查,更起到教育、威慑的作用,感化驾驶人真正规避酒后驾驶行为。此外,他特别提醒市民饮酒后24小时内不要开车,“如今,很多市民畅怀豪饮到凌晨两、三点,第二天清晨七、八点就起床开车去上班,殊不知这时体内的酒精并未完全被代谢,不仅可能被查处,还存在极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杜绝执法受“人情”因素的干扰,本次集中整治行动还首次采用了异地用警、跨区查缉的执法方式。我市六区两两配合,合理调配警力、密切合作,坚决不给违法者“找关系”的机会。据了解,这种查缉方式以后都将不定期举行。
【警示录】
案例 [1]
酒驾逃逸伤人伤己2013年7月10日凌晨1时55分许,周某驾车行驶至集美区国道319线与集美北大道交叉路口,与林某驾驶的两轮普通摩托车发生碰撞,周某所驾驶的轿车将林某驾驶的两轮普通摩托车向前推行约1公里后停车,而后两部事故车辆着火。周某弃车逃离现场,林某送医抢救无效于当日凌晨4时许死亡。周某于7月10日11时许,到交警大队投案自首。经呼气酒测为24mg/100ml。
交警提醒:当事人周某酒后驾车,未注意观察道路情况,未遵守操作规范以确保安全驾驶,最终造成本事故,事发后周某弃车逃逸,将从重处罚。
案例 [2]
两次醉驾将终身禁驾2013年7月29日晚10时40分许,金山派出所民警正在金山路与五缘湾道交叉处设卡,一辆小车摇摇晃晃、带着迟疑向关卡处开过来,民警觉得不对劲,示意对方停车。经过吹气酒测,驾驶该车的陈姓男子的酒测值为135mg/100ml,已经超过醉驾标准。此外陈某在半年内已因醉驾被吊销驾照,这次是第二次被查获醉酒驾车。目前,陈某已被警方刑拘。
交警提醒:按照相关规定,半年内两次酒驾将不得重新申领驾照,相当于终身禁驾。陈某在半年内,两次被查获醉酒驾车,这辈子都无法再申领驾照了。
案例 [3]
醉驾身亡,酒伴或要负责2010年6月24日凌晨1点许,翔安区居民林明骑着摩托车突然摔倒在地,送医后因抢救无效死亡。经查,林明在6月23日21时许,受同村好友林刚约请喝酒,随后好友林志也加入其中。三人一直喝到24日凌晨1点许,共喝了十五瓶啤酒,其中约十瓶为林明所喝。三人散伙后,喝得醉醺醺的林明独自骑摩托车回家,途中发生了事故。
经交警部门认定,林明因无证醉酒驾驶二轮摩托车未确认安全,应负全部责任。林明的家属认为,当时林明已处于醉酒状态,林刚与林志不顾林明的安危,放任其独自回家。因此,林刚与林志应承担相应责任。2011年1月,翔安区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了此案,法官认为林明对其死亡应承担主要责任。同时,聚会组织者对参加者负有合理限度的安全保障义务,参加者之间也负有互相照顾的义务。而本案中聚会组织者林刚及聚会参与者林志均未尽到义务,未能有效地劝阻和制止林明醉酒驾车,最终导致惨剧发生。他们的行为与林明的死亡存在着因果关系,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次要责任,负赔偿责任。
交警提醒:此案最终结果对于遏制酒桌上劝酒的不良风气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作为公民不仅自己不能酒驾醉驾,对于一同喝酒的同伴也负有提醒劝阻的义务,如未尽到相应的义务,可能将负有相应的民事责任。
【 相关新闻】
海沧公安分局
严厉开展酒驾整治行动
【小常识】
酒驾
构成要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处罚标准:酒后驾驶非营运车的罚款1000元,记12分,暂扣机动车驾驶证6个月。
酒后驾驶营运车的拘留十五日,罚款5000元,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驾
构成要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处罚标准: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法院判处拘役1-6个月);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法院判处拘役1-6个月);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 链接
各国惩罚酒驾办法
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过半交通事故与酒驾有关。全球各国政府都在为杜绝酒驾绞尽脑汁。英国政府今年年初起实施酒驾新规,其中一条,就是如果多次酒驾将没收汽车。
美国要求酒驾司机参观停尸房、安装电子鼻。在加利福尼亚州,被查出酒驾的司机会被集体送到医院的停尸房进行参观,亲眼看醉驾造成的悲剧。
法国则要求酒驾者自带两个酒精测试仪。一个用来给自己检查,看是否达到酒驾标准,另一个在警察临检时出示。
土耳其警察更喜欢体罚,他们会把醉酒司机带出城市20公里,勒令他徒步回城。
马来西亚采取的措施是拘留酒驾者与其妻。马来西亚警察会将酒驾者与其妻子一起拘留,让妻子连夜教育丈夫。
文/本报记者 苏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