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水县乌江镇新田村,50多岁的村民刘永忠正准备去领售粮款。他种了25亩地,收了2.1万斤粮食,收入3万元左右。
“种地比打工强,我种的是优质稻,卖的比保护价高。”吉安市青原区富滩镇龙口村委会陶金华说,他租了600多亩地,收了40多万斤稻谷,按亩纯收入200元算,年收入24万元左右。
7月21日,吉安市吉水县粮食局局长罗龙根说,该县7月16日开始收购,农民积极性很高,但仓容比较紧张。按规定中央和地方储备粮每3年要进行轮换,轮出的粮食主要靠粮食加工企业转化。但受进口大米等因素影响,国内粮食市场行情逐步呈走弱的趋势,加工企业开工严重不足,政策性粮食轮换不畅。
据调查,2013年吉安市中储粮早稻轮换计划达2.3亿斤,今年1~5月轮出512万斤,仅占计划的2.2%。地方储备粮轮换难度更大,基本上没有轮换。
罗龙根表示,仓库严重老化也是导致仓容紧张的一个因素。吉水县原有300多座仓库,现在真正能装的不到1/3。收购点的减少对农民售粮有潜在影响。“吉水县原来有100多家粮食加工企业,现在正常生产的只有30来家。”金田粮油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袁军彬说,一头是保护农民利益,提高10%以上的收购价;一头是进口大米低价冲击市场,加工企业在夹缝中求生存。
去年以来,“稻强米弱”的格局致使大量大米加工企业陷入困境。企业收购农户稻谷原粮成本抬高,购销价格倒挂导致企业库存成本大幅增加,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
江西鹏辉粮业有限公司一位江姓负责人表示,大多数民营粮食加工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中小米厂大面积停产。
吉安市富吉粮油公司投资3000万元建了一个年加工能力2万吨的工厂,董事长陈长水说:“目前全行业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加工越多赔得越多。只能观望,希望有利的政策出台。”“今年种粮这一块我们得到了实惠,但是,粮食加工那一块举步维艰。一旦加工企业的链条断了,粮食收储同样会受到严峻考验,农民卖不出去粮食,就祸患无穷了。”江西安义县种粮大户凌继河说,期待国家从总量上控制粮食进口,粮食产业链上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得到扶持,实现稳健发展。
(文洪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