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天,成都迎来了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游泳、空调、冰镇啤酒、冰淇淋……都成为人们对抗酷暑的武器。同样是在这个夏天,随着媒体的报道,胰脏溶解、脑结冰、热射病等新鲜的名词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市民在第一次听说的同时也充满了担忧,这些疾病是否真的存在?会不会在我们身边发生?和高温的天气又有什么关系?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记者咨询了我市二、三医院的多位专家。
怪病1: 胰脏溶解
狂饮啤酒胰脏被溶解?
是胰腺组织坏死
案例重现:
夏季天气炎热,沈阳市民周先生在和朋友聚会时,一口气喝了20瓶啤酒,第二天周先生肚子痛,到医院一检查,发现在CT影像片子上已找不到胰脏,抽血化验时抽出的血居然是白色的,有三分之二都是油脂。随后,周先生又出现了心、肺、肝等多器官衰竭,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的胰脏已经基本不见了,仅剩最外面的包膜还在。
病因分析:
喝啤酒把胰脏溶解掉了?听起来毛骨悚然。对此,市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文武表示,啤酒并不会溶解胰脏,大量饮酒容易诱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胰腺大量分泌胰腺液导致胰管的压力增加,胰管排泄跟不上,导致胰腺组织大量坏死,因此胰脏溶解的说法并不准确。暴饮暴食、长期大量饮酒导是导致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真正元凶,少量适度饮酒并不会导致这样的状况。
专家支招:
冰镇啤酒是不少人喜欢的消暑良品,专家提醒,对于患有胆囊、胃肠道等疾病的患者来说,不要饮酒,否则会加重疾病的症状;在剧烈运动后及睡觉前,都不要喝啤酒,容易诱发感冒,导致胃胀,影响夜间器官排毒;喝啤酒最好不要和白酒等混着喝,那会刺激胃肠道,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
怪病2: 脑结冰
冰淇淋吃出“脑结冰”?
是神经痛
案例重现:
连日的高温,杭州少年小徐在逛街回家后,大汗淋漓,他把空调调到很低,又从冰箱拿出一大盒冰淇淋吃了起来,刚吃完小徐就觉得头痛欲裂,妈妈立即将他带到了医院。医生检查后说,这种情况称之为“脑结冰”,有的持续几十秒,有的时间更长,如果患有偏头痛,更易出现这种情况,而罪魁祸首则是那盒冰淇淋。
病因分析:
“脑结冰”,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说,这到底是什么病呢?市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项涛说,“脑结冰”实际上就是神经痛,冰冷的食物突然进入温热的口腔,对口腔黏膜造成了强烈刺激,使头部和面部的肌肉、血管收缩,引起动脉痉挛,冲击痛觉神经末梢,引起头痛反应。
专家支招:
专家表示,吃冰淇淋时要避免吃得过快,有头痛史的患者更要小心,最好是不吃。冰淇淋是高热量、高糖的食物,会加剧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因此不建议糖尿病人吃。肥胖的人群、孕妇都不宜吃冰淇淋。在夏季,应多喝淡盐水,及时补充身体丢失的盐分。
怪病3: 热射病
大妈患了热射病 是中暑的最重类型
案例重现:
近日在杭州,59岁的何大妈在家没开空调,结果身体出现不适,被送到医院后,一量体温达到了41.7度,全身多个脏器衰竭,医生说这是热射病,就是极重度中暑,如果救治不及时,死亡率高达40%—70%,一般都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
病因分析:
市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项涛说,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引起皮肤干燥、肌肉温度升高,汗排不出来,进而伤害到中枢神经,影响全身器官组织的功能,表现为肌肉痉挛、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甚至是衰竭等症状。中暑分为先兆、轻症、重度三种类型,热射病是重度中暑中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专家支招:
三伏天,在太阳直射下工作时间长、进水少的人以及有初期中暑先兆、身体抵抗力差的人都是热射病的高发人群,一定要注意预防。可多喝淡盐水,戴上帽子等防晒工具;老人、孕妇、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尽量减少外出;在室内要保持通风,最好是能够打开空调;如果出现了先兆中暑或者是轻症中暑,一定要及时就医。本报记者 何良 杨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