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行近半年来重启逆回购操作,操作量为170亿元
* 中标利率为4.4%,大幅高于此前的3.35%
* 今日央票到期850亿元,亦一定程度扶助流动性
* 央行此举维稳市场预期的信号意义大于实际
路透上海7月30日 -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近半年来重启逆回购操作。业内人士认为,在月末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央行出手注入流动性,此举表明央行仍会出手相助,以维持市场资金面的平稳。
不过,他们提到,由于操作量偏少,央行此举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意义大于实际;而回购利率大幅扬升,这或表明继6月末“钱荒”后,二级市场资金利率有所抬升,央行一定程度对此有所认可,不过后续利率是否变化仍有待观察。
业内人士周二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今日进行170亿元七天期逆回购操作,为近半年来首见,中标利率为4.4%,高于上次的3.35%的操作利率。而此前公开市场已连续五周空窗操作。
“有点意外,利率也有点超预期。”上海一交易员表示。他表示,虽然央行多次放风要维持稳定,外汇占款变化也需要投放资金,但是在这个点小量投放,时间点上比想像中早。
“170亿量几乎没用,这更是央行释放的信号,定位就是对目前的资金状况采取微调的措施。”广发银行高级交易员颜岩说。他个人觉得目前的资金状况没有逆回购的必要,因为下午3点后资金供给非常充足,所以或许是央行对未来外汇占款持续减少采取的措施。
央行最近一次逆回购操作是在2013年2月7日。据路透计算,本周公开市场将有850亿元央票到期,无正回购到期。
北京一银行交易员也表示,“(央行)就是表态,以前通过做开盘表态,现在可能通过逆回购,更市场化,效率也更高。”
周二中国货币市场七天质押式回购利率最新报4.97%,较上日收盘利率5.12%有所回落,但是仍维持高位,而隔夜最新利率为3.60%,则低于上日收盘利率3.77%。
上周银行间资金面因缴税及分红等因素扰动再现紧势,且无央票及回购到期助力流动性,但中国央行公开市场维持静观其变姿态,连续五周零操作,显示监管层不愿轻易释放宽松政策信号,坚持紧平衡的政策立场不变。
为抑制过宽的流动性,春节后央行暂停逆回购,并重启了正回购操作,期限包括28天和91天,但主要以28天期为主。随着热钱不断涌入,外汇占款大增,5月9日央行又重启央票发行,期限为三个月。不过进入6月份,资金面渐趋紧张并不断加剧,央行先后暂停了正回购操作和央票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