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稻米:多空僵持外运受阻产区市场“雪上加霜”

2008-06-30 10:212160
 进入6月下旬,国内稻米市场行情继续保持稳中有涨的态势,只是上行的动力明显减弱,随着一些利空因素凸现并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南北产区部分市场价格开始小幅震荡回落,尤其是南方籼稻市场比较明显,但在地震灾害、洪涝天气及大米副产品需求旺盛等利好因素的支撑下,价格下跌的空间有限。与此同时,国内各品种稻米在国家政策及市场调节的作用下,价格分化走势略显突出,具体表现为“北稳南跌”、“粳强籼弱”、“稻强米弱”的格局。而作为国内粳稻米最主要产区的东北地区,笔者认为,短期内甚至整个7月份的市场价格走势将会步入相对的平稳时期,市场多空因素将处于僵持的局面,价格继续上涨的空间有限,而整体回落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但中长期东北粳稻米行情走势将依然保持强势运行。
              “多空僵持”左右市场稻米价格小幅涨跌
              rnd统计,截至6月25日,黑龙江哈尔滨地区长粒稻谷每吨(下同)收购价1940~2060元,齐齐哈尔地区长粒稻谷收购价1960~2040元、圆粒稻谷收购价1860~1940元,均较上周上涨20~40元;吉林白城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1900~1940元、大米出厂价2720~2760元,舒兰地区普通稻谷收购价1920~1960元、大米出厂2760~2800元,均比上周下跌40~60元;辽宁沈阳地区圆粒大米出厂价2800~2820元,营口地区圆粒大米出厂价2780~2800元,盘锦地区圆粒大米出厂价2840元,均较上周下降20~40元。由此可见,目前东北稻米市场行情走势整体保持高位平稳,局部购销价格在供需关系及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小幅涨跌,但稻强米弱的格局依然存在,市场购销日渐冷清。预计短期内东北市场将继续保持整体高位平稳、局部小幅波动的行情走势,而且在多空因素持续僵持不下的情况下,近段时间内东北稻米价格不具备大幅涨跌的可能性。
              “敞开收购”政策扶持国有粮企收购积极
              6月份以来,东北地区三大产区市场稻谷收购整体比较平淡,大米需求持续疲软,稻谷价格高企,原粮采购困难,加工企业及米厂等大部分市场主体陆续停产,市场有价无市的状况比较突出,但在“敞开收购”政策的支持下,部分地区稻谷依然持续小幅上涨,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入市采购稻谷的积极性比较高。据中国大豆网了解,目前东北部分地区已执行“敞开收购”农民手中余粮的政策,而且对入市的收购粮库及企业给予一定补助,其中黑龙江哈尔滨地区国有粮库按市场价收购每吨给予130元的补助。目前来看,由于稻农惜售和余粮有限,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数量不多,并没有达到敞开收购稻农余粮的预期目的,国家的政策将会持续一段时间,并可能扩大敞开收购的区域,这将支撑东北稻谷价格整体高位运行。
              “青黄不接”供给有限支撑稻价高位运行
              目前已是6月末,经过半年多的消耗,当前东北产区粳稻供给已所剩不多,农民手中余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大部分粮源主要集中在国有粮库、大型企业及米厂手中,而在国家外运补贴政策、关内销区抢购东北粮源1000万吨以及4月份稻米价格疯狂上涨等众多利好因素的拉动下,粮库等市场供应主体库存余粮所剩不多,东北稻米市场供应全面进入“青黄不接”时期,虽然当前国内大米市场处于需求淡季,但由于市场货源不足及国家政策的支撑,目前东北稻谷价格依然保持较高水平。据中国大豆网了解,今年4~5月份在国家外运补贴政策的扶持下,黑龙江省稻谷通过铁路运输出省量为70.38万吨,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41.08万吨;大米出省量84.82万吨,同比增加40.1万吨。仅仅通过铁路运输就比去年增加81.18万吨,通过汽运及海运的稻米数量也比去年明显增加。目前来看,东北三省距离新产稻谷批量上市还有3~4个月的时间,稻谷供给量大幅下降,将支撑其价格保持较高水平运行,进入8月份,东北产区将成为粳稻市场的供应主体,而且随着需求的逐渐恢复,届时其价格仍有攀升的空间。
              “需求疲软”销量减少加工企业经营艰难
              当前,国内东北大米产销区价格整体偏弱,局部持续小幅下降,由于天气高温炎热以及持续降雨的影响,大米需求全面进入淡季,各地消费量明显减少,市场购销活动比较冷清,部分市场甚至出现滞销的状况。与此同时,6月30日东北稻米外运补贴政策将要结束,近日产区企业及粮商积极发货到南方主要销区市场,导致市场供给充足,销售压力加大,价格开始震荡走低,其中成都、昆明、广州等市场表现明显。而由于销区价格走弱及需求量大幅降低,导致产区市场大米出厂价格也联动下调,大米外销十分困难,且在原粮稻谷价格保持高位的制约下,东北三省的加工企业及米厂经营十分困难,大部分企业出于利润的考虑只能被迫选择停产,而少数保持开工生产的企业,采购心态也十分谨慎,大米加工数量明显减少。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东北地区稻米加工企业仍将面临原粮采购困难、加工利润偏低及外销困难的局面,而且随着近期大米副产品价格的缓慢回落,米厂开机率也将降低,但考虑到供给量不多,其价格将在现有水平上小幅波动。
              “运费增加”外运受阻稻米外销难度加大
              据了解,近期由于国内柴油、汽油价格全面上涨,致使产销区各地运费明显上升,铁路及汽车运输紧张问题突出,产区大米外运难度增加。据中国大豆网了解,本次柴油、汽油价格的上涨,导致黑龙江省五常地区大米汽车外运费用普遍增加20~30元/吨。另据了解,奥运会前后,外地运粮车辆进入北京将采取单双号的入行政策,大米运输将会受到一定影响。首先,辽宁等地距离北京较近,多采用汽车运输,预计晚间运输量将会有所增加,运费将可能有所增加;其次是采用铁路运输的大米到京后也将只能在晚间运输到市场库位,也会导致运费增加。运费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大米运输,而且我国大米外销数量最大的是东北三省。由于运力紧张,直接影响了大米区域间供求平衡和价格变化,对产区市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近日黑龙江鸡西大米价格

0评论2025-11-1921

越南大米价格保持稳定

0评论2025-11-1430

近日国内大米价格平稳

0评论2025-1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