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知道,扎啤出厂后要尽快送到消费者手中,风味才是最好的,因为它能保证更加新鲜、清爽。于是,济南一些酒店、烧烤摊自己买设备,自酿扎啤,消费者需要时,直接从自酿设备盛到杯中,以保新鲜。这看似很好,但记者调查发现,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业内人士爆料,目前市面上一些自酿扎啤设备其实只相当于售酒机,根本不能酿造扎啤,里面流出的扎啤是预先放进去的,其实相当于二次分装,有时候好几天卖不完,扎啤在里面容易滋生大量细菌,被二次污染。
记者调查
酿造设备没运转,扎啤照样往外流
7月初,记者与青岛啤酒懂生产的上官先生一起,到北园大街沿线一家烧烤摊探访。走到门前,上方电子屏幕上关于喝自酿扎啤的好处等内容异常醒目。“快进门,本店最大特色是自酿啤酒。”烧烤摊工作人员招呼着。
来到屋内,10多个不锈钢材质的“大罐”连成一片,占据一半空间,每个罐顶部都有一些管道连接。“这就是他们的酿酒设备。”上官先生说,但这只是摆设,哄人的,让人感觉这扎啤真是自酿的,实际上设备都没有运转。
记者到酿造区查看,也没有工作人员阻拦,而按照要求,生产区是应该封闭管理的。在内部,记者看到,地上放了一个不锈钢盆子,用于接住酿造设备里滴出来的酒液,一根塑料管子一头插在酿造设备上,一头伸进扎啤杯,杯子在地上,塑料管也离地面很近。
地上放了一个防滑的塑料垫,接扎啤的出口处还放了蚊香,正在燃烧。“这样的条件,如何保证卫生安全?”上官先生说,他们此前配送货品,曾发现这些酿造设备里的啤酒其实是从外面运来放进去的,根本不是自己酿的。
另外,记者环顾四周,并没有发现该烧烤摊允许经营自酿酒的相关资质证件,没有生产许可证,也没有卫生许可证等。
“酒好喝就行,别问别的”
在纬一路沿线一家小饭店,门口摆放着很多正规厂家的扎啤桶,上面都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以及QS标识等。记者与同事坐下来,要两杯扎啤喝,店主没有从扎啤桶中接啤酒,而是到昏暗的屋内接了两杯。
记者跟随其到了屋内,发现桌子上放了一个一米高的不锈钢桶,酒是从这个桶里接出来的。记者回到座位坐下,问店主:“这酒是哪里产的?”店主答非所问:“这酒好喝吗?”记者说:“还行。”店主说:“好喝就行,别问别的,反正这酒不是我生产的,我没能力造酒。”
结账时记者注意到,这里的扎啤只有1.7元/杯,比别的地方便宜些,店主说:“薄利多销。”“如果这酒不是正规厂家产的,店主就是在卖假酒,这是违法的。”上官先生说,而如果是正规厂家产的,店主这样做也是不对的。据介绍,按照国家规定,啤酒是不允许灌装和分装的。像店主这样,把正规厂家的啤酒灌到自家的桶里再卖,如果短时间内卖不了,存放时间长了肯定会滋生细菌,喝后对人体不好。
另外,一些啤酒罐不经常清洗,用旧罐装新酒,卫生不达标,也容易造成扎啤变质。
济南趵突泉纯鲜啤酒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在打假过程中发现,一些烧烤摊经常“偷梁换柱”,“刚开始喝时,他给你上真的趵突泉扎啤,等你喝了三四杯后,味觉开始变麻木,头脑开始发晕了,就给你换成劣质酒”。
业内爆料
一放好几天,只能喝个凉
“现在的自酿扎啤很乱。”济南趵突泉纯鲜啤酒公司董事长邹维信告诉记者,他曾亲眼看到一些人往自酿设备里灌扎啤,“这些扎啤一般都是从外地用大罐运过来的,一大罐5吨,用厢式货车拉着,用塑料管子往里灌”。
据介绍,扎啤作为鲜啤,对运输时间和方式要求非常高,一般要求产出后6个小时内到餐桌,用保温桶储存,体积相对较大,“看着那么大的扎啤桶,盛的啤酒其实很少”,所以如果用大罐运输到现场再分装,会节省运输成本。
“有时候刮风下雨,客流量少,自酿设备里的酒一放就是好几天,如何能保证品质?”邹维信说,一些自酿设备充其量就是个售酒机,只有降温、充气功能,自酿根本无从谈起,“有时候喝自酿扎啤,喝的就是个凉”。
据介绍,自酿啤酒不是随便就能自酿的,必须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然而今年3月济南市食药监局摸底调查显示,全市供应自酿酒水的酒店中,有相关资质证明的仅为3家,且分别由3个不同的监管单位颁发。
邹维信通过多年打假发现,在岔路街、匡山小区、凤凰山路中段、小梁庄中街、舜玉北区、馆驿街、黄台南路等地方,有一些扎啤屋、酒店或者烧烤摊,对外宣称是自酿啤酒,其实大部分是大罐分装的。
据了解,出现以上状况的原因在于,以前对酒店自酿酒项目的管理界限不清晰,有关部门对涉及食品行业实行分段管理:生产环节由质监部门管理,流通环节由工商部门管理,餐饮服务监管由食药监部门来负责,而酒店自酿酒项目相对比较特殊,监管界定无法明确。
记者在采访酒店、烧烤摊时,有的居然对自酿啤酒需要什么资质都不清楚。
“灰色地带”产生暴利
行业标准不明确,责任划分不清楚,管理起来也缺乏相关的法律依据,使得自酿酒行业一度处于一种尴尬的“灰色地带”,一些商家也开始趁机掘金。
邹维信告诉记者,如果酒店真要自己购置自酿设备,投资并不少,一台自酿设备一般由5个储罐、一个反应罐、一个糖化罐组成。要想让操作人员从容工作,机器的占地至少要五六十平方米,这会让很多规模不大的餐饮企业望而却步。
记者在百度中输入“扎啤自酿设备”搜索,有大量出售酿酒设备的厂家和公司。记者联系到一家,对方介绍说,价格一般得10万元以上,占地面积比较大,且工艺流程复杂,得专人负责,酿酒一般需要一两周的发酵期,供应量不稳定,难以随着客流量变化而变化。“对饭店来讲很不实用,客流量少了,酿造的酒浪费,客流量多了,又供不应求。”酿酒设备公司工作人员说,还不如用小型售酒机,也叫扎啤机,才几千元一套,从外面买来酒倒进去,当做自酿酒销售,口味也不错,不少酒店都这样做。“从生产成本的角度来看,小作坊酿啤酒成本并不高,1000多元一吨。”邹维信说,而到了酒店,当做自酿扎啤销售,动辄十几元甚至二十几元一扎,可谓暴利。
相关链接
济南自酿生鲜啤酒规定
济南市食药监局今年3月份制定了《餐饮服务单位自酿生鲜啤酒管理规定》(试行),对酒店自酿生鲜啤酒进行规范。
规定中指出,餐饮服务单位从事自酿啤酒经营应符合《餐饮服务许可审查规范》、《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规定,同时须符合规定中的8项要求。要求包括配备一名专兼职啤酒酿制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规范酿酒所需原料的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使用管理制度、检验制度等一系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设置专门啤酒加工区域及严格规范自酿酒过程的顺序合理布局;规范酿酒设施及材料;保持清洁、定期消毒等。
规定中还指出,自酿酒需要每季度送检以及每批啤酒留样,规范记录。另外试行文件第8条规定:在店堂醒目处向消费者公示每批自酿啤酒的原材料、生产日期、糖度、酒精度、食品添加剂等内容。
延伸阅读
彩石附近有人私灌扎啤?
市民李胜(化名)反映,他家住历城区彩石镇某村,该村有人在家中私自生产桶装扎啤,没有营业执照。“他用大罐车把啤酒运回家,然后分装到小扎啤桶中,对外销售。”李胜说,啤酒一般都是正规厂家生产分装,家里怎么能分装呢?
“我曾亲眼看到写有‘趵突泉’字样的扎啤桶从其家中运出来。”李胜说,这户已经干了好几年,越干越大,家中盖起了二层楼,一楼便是生产分装仓库,“你可以以批发啤酒的身份去看看,村里人都知道”。
近日,记者在李胜指引下前去探访,汽车沿经十东路向东行驶,到达某山庄西侧一条水泥路,继续前行便抵达一个村庄。“卖啤酒的在哪里?”记者问该村一中年男子,男子说:“不是卖,是批发散啤酒。”
记者又询问多位村民,他们都知道该村有一户在批发散啤酒,而且能准确指出具体位置。记者来到这户村民家门口,旁边一中年妇女正在洗衣服,记者问:“批发啤酒的在哪里?”该妇女回答:“你身后这家就是了。”
记者看到,这户村民家有两层楼,一楼紧邻村中马路,两扇铁门紧锁,门口还有一辆厢式货车。透过铁门往里看,黑黢黢的。记者以酒店老板身份前往该村民家中,整个院子用纱窗封闭,苍蝇进不去,与普通村民家中敞开式的院落有所不同。
记者表示要批发啤酒,男主人当场否认:“我这儿不批发啤酒,你从哪里来的?”并把记者推出门口,目睹记者远去。 (本版稿件均由本报记者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