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南方稻米市场行情持续上涨,中晚稻平均价格达到1663元/吨,同比提升123元/吨,这是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价,与去年12月中旬基本持平,受供需形势进一步趋紧,部分地区稻谷价格继续冲高,眼下较弱的市场需求,削弱了南方稻米价格的续动力,具体分析如下:
南方部分地区稻价冲高,市场不合理音符出现 近日,南方部分地区稻谷收购价格再创新高,尤其是一些加工集散地,当地稻价已显现出一定的不合理因素。根据统计,当前江西金溪地区稻米进厂价为1740元/吨,同比提升100元/吨,大米出厂价格2580元/吨,同比提升100元/吨;湖北枣阳地区晚稻进厂价为1590元/吨,同比提升10元/吨,大米出厂价格2320元/吨,同比下降40元/吨;江西乐平地区晚稻进厂价为1580元/吨,同比提升100元/吨,大米出厂价格2360元/吨,同比提升200元/吨。
市场价格略有回升,大米终端需求仍显疲软
近期,尽管受原料成本拉动,一些产区中晚米出厂价有所上调,一般调整幅度为20-60元/吨,但与稻谷收购价变化幅度相比,米价上涨空间仍显不够,加大了部分米厂的经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眼下多数产区大米需求仍显偏弱,其销售仍以本地市场为主,销区市场需求仍未出现明显恢复,目前广东湖北中杂米站台价为2480-2520元/吨,江西晚米为2660-2680元/吨,浙江地区中晚米站台价集中在2480-2660元/吨,货源主要来自江西、安徽,上述价格均与前期基本持平,另外受养殖业恢复缓慢及季节性因素影响,南方大米副产品需求较疲软,当前细糠批发价集中在1100-1160元/吨区间,但市场滞销严重,碎米报价则集中在1840-1900元/吨,价格下跌20-40元/吨,且有继续走弱的趋势,局部地区已跌破了1800元/吨。
市场采购心理依然徘徊,价格走高受到限制
尽管目前南方大部分产区原料货源异常紧张,但受终端需求疲软影响,近期南方稻价继续大幅攀升的可能性不大,毕竟眼下消费主体是大米加工企业,而如此高的稻谷价格难以提振的市场需求是多数米厂无法长期承受的,其采购心理仍处于徘徊当中,这从近期托市稻拍卖成交率可略见一斑。
综合分析,目前南方稻谷购销市场正处于观望微妙期,预计近期一些米厂观望心理会随着大米需求恢复而逐步减弱,甚至入市采购托市粮。另外后期产区天气可能会对市场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