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7月18日 - 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作为“盘活存量”的一大举措,正在快速推进。多位消息人士周四透露,银监会和证监会牵头制定的信贷资产证券化有关文件取消了额度制,但并非如业界预期的常规化就是一下子放开,而是先选择大型银行局部试点。
国务院近日公布的《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被业界称为“金十条”),且引发广泛热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成为各部门筹措的工作重点。作为“盘活存量”的重要举措之一,指导意见要求逐步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发展,盘活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
“从形式上来看,还是有些像试点,让几家银行先登记着试试,不如公告天下来得痛快。”一位接近监管层的消息人士称。
另一位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亦表示,本次的方案是要鼓励实施信贷资产的批量转让。且转让的债权必须要求银行自持一定比例,避免出现道德风险。
上述消息人士还称,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将打通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壁垒。
按债券存量计,以银行体系为主导的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占比逾九成,相应债券托管由中债登和上海清算所完成。其中资产证券化工具托管在上海清算所。目前在银行间和证券交易所已经有比较成熟的通道券种包括国债和一些跨市场上市的企业债等。
而中债登的消息人士则表示,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登记由中债登负责。且中债登已经参考债券的转交易系统,为资产证券化做好了技术准备。
但对于“常规化”仍试点化操作,分析人士认为,可能鉴于一下子放开规模太大,会对市场冲击形成强烈冲击,才选择先试点。截止今年上半年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68.08万亿元,如果仅10%实现资产证券化就是数万亿规模。
中国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自1996年就开始启动研究,但直至2005年才由建设银行发行第一单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至今规模尚不足千亿。截至2013年6月末,银行间市场信贷资产支持证券托管余额仅为256亿元人民币,相较银行间债市债券托管余额27.25万亿元(中债登和上海清算所托管量相加),占比仍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