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7月16日 -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报告称,三季度市场出现高价地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土地市场上升的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且考虑到下半年土地供应持续增加等规律性因素,地价上涨的动力仍然存在。
刊登在中国地价网上的《2013年第二季度全国主要城市地价监测报告》指出,尽管二季度后期出现资金流动结构性紧张,但在房地产开发企业市场购地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方面并未出现回落的态势,随着三季度土地供应逐渐放大,以及部分城市的优质地块入市,高地价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报告建议,要密切关注地价走势与宏观经济的协调性,保持土地市场的平稳运行。需逐步疏导和理顺引起价格局部异动的相关因素,并引导金融资本的合理流向,关注地方债务风险,避免过多资金沉淀于土地,发挥好土地的资源、资产、资本多重属性的综合作用。
2013年第二季度,土地市场延续回升态势,各用途地价环比、同比涨幅有所扩大。三大重点区域综合地价水平保持上升态势,同比增幅较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用途地价环比、同比均高于其他两大重点区域,且同比增长率处于高位或较高位运行。
报告解释称,宏观经济复苏弱于预期,但货币环境总体宽松,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预期强烈,市场对土地要素预期收益看高,在上述因素综合作用下,地价呈现加速上涨态势,加之部分地方政府债务偿债期限将至,土地出让收益仍为地方偿债的主要资金来源,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土地市场回暖的态势。
数据显示,第二季度,全国主要监测城市地价总体水平为3,226元人民币/平方米,商服、住宅、工业地价分别为6,044元/平方米、4,799元/平方米和684元/平方米。全国主要监测城市综合地价环比增速为1.62%,较上一季度增加0.15个百分点,且已连续五个季度加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