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望着成堆的小麦粒,村民邵华忍不住开始抽泣,辛苦耕作了那么长时间,9亩地却只收获了1.2吨粮食。更让邵华无法接受的是,面粉加工店见到她收获的小麦后,坚决不肯帮忙加工,“麦粒都成这样了,要是把人吃坏咋办?”
邵华是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镇曙光下村的村民,今年55岁,依靠村里分得的9亩地为生。2011年开始,她明显感觉到地里的粮食减产,往年每亩地能打近 400公斤粮食,当年只收获了200多公斤,而今年每亩地的粮食更是不足150公斤。伴随减产而来的,是粮食越来越重的鱼腥味,大片的麦穗捻开一看,没有麦粒,取而代之的是黑色粉末。
和邵华的情况相同,村里今年种植小麦的20多户村民都或多或少遇到了类似情况,“就算有的麦穗结了麦粒,也有很重的鱼腥味,我把收获的小麦喂鸡,家里的鸡都不吃。”村民钱学文说。
村民魏绪成说,7月6日,全村的20多户小麦种植户集体雇来了康拜因(谷物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今年降雪和降雨量较大,大家都指望着冬麦能够大丰收,没想到粮食还没去年收成多,而且鱼腥味比往年更浓,邵华家里最严重,她家的麦子基本作废了。”
据铁厂沟镇粮油加工点老板尚其国介绍,曙光下村的小麦种植户一般都是将收获的小麦粒打成面粉,自给自足,而他则负责帮村民磨面粉,“今年最早是魏绪成将小麦拿来磨面粉,但他的麦粒发黑,鱼腥味很重,我不敢磨面,万一吃出问题咋办?去年我没注意,收了他们村的小麦粒,结果一大半都打成饲料了,今年我再也不敢收他们村的小麦了。”
疑惑的村民找到了村委会主任马刚,马刚带着麦粒前往米东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寻找答案,却被告知,小麦得了病害。
“2011年开始,就出现这个问题了,莫非连续3年都得了病害?”“全村今年种植了100多亩小麦,或多或少都是这个样子,难道全村的小麦都感染了?”带着村民的疑问,上周,记者再次来到米东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根据我们的经验判断,曙光下村的小麦可能患了病害,之所以没有给他们过多的解释,是因为我们现在还正在进行技术检测,还没有最终确定。”米东区农业技术推广站一位技术员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植物检疫科负责人说,经初步鉴定,带有鱼腥味的小麦患了病害,这种病害是由于农民没有按照当地植保局的指导进行科学办种,使用不抗病的自留种造成的。“由于天气原因,今年冬小麦的各种病发病率较高,但具体是什么病害,还得经权威部门研究检验。”
新疆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相关专家表示,对现在此地的小麦,建议在专业人员的协助下全部销毁。
(何超、李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