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金星啤酒张铁山:合作伙伴已找到 8月底公布

2013-07-15 10:0510590
 金星啤酒集团董事长张铁山透露,金星啤酒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已找到。只是根据双方签订的保密协议不方便透露,消息或将在8月底9月初统一发布。
    活动背景:
    2013年7月11日,由群象岛企业家俱乐部主办、中国金星啤酒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群象岛企业家俱乐部百家名企探营第32站走进豫啤之冠金星集团,对话金星集团董事长张铁山先生,解读金星啤酒风雨兼程30年背后的执着与坚守。在金星观光园、啤酒生产线,也在张铁山董事长的“都付笑谈中”,群象岛岛民企业家共同见证了豫啤之冠的品牌与品质。
    2013年7月11日,群象岛企业家俱乐部百家名企探营第32站走进豫啤之冠金星集团,40多位岛民企业家及行业掌门慕名而往,见证金星模式,对话张铁山,解读金星啤酒风雨兼程30年背后的执着与坚守。
    从历史走来的金星
    1982年,郑州市管城区陇海村投资兴建村办企业东风啤酒厂,它是金星啤酒集团的前身。在那一年,共和国的年轮记录了以下几件大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胡耀邦提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邓小平首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即便如此,在之后的数年之久,关于市场经济姓“社”还是姓“资”仍然纠缠不休。1985年,陇海村对啤酒厂进行公开招标承包经营,金星集团现任董事长张铁山接手濒临倒闭的郑州东风啤酒厂。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前夜,与改革开放背景下萌发的众多企业一样,金星啤酒走进黎明前的黑暗。纪伯伦曾说过,除了黑暗之路,人不可能到达黎明。在那些岁月,总设计师的顶层设计与民间小心翼翼的试探,呈现出一幅幅默契关联的蒙太奇画面。
    关于金星最初的历程,张铁山面对40多位河南本土企业家组成的群象岛企业家俱乐部百家名企探营团,并无深谈,他可以对企业大刀阔斧地改革,却不是一个善谈细节的人。但从历史的书页里不难发掘彼时的风云际会。财经作家吴晓波在《风云激荡三十年》中记录着号称“中国第一商贩”的年广久,值得一提的是,在年广久发迹之时,正值金星创业之初。就是这样一位被邓小平多次提及并收入《邓小平文选》的“大人物”在那个时期曾三度入狱,境若云泥。从中我们不难揣度经济体制改革和企业突围的举步维艰。
    在今天集工、贸、科研一体化的金星集团,已不见当年的“筚路蓝缕”, 代之以年生产能力200万吨,居河南第一,全国第四,年销售收入30多亿元的全国大型啤酒集团。
    在西方现代化企业理念引入中国之后,世人多以企业管理、文化、营销等“术”的层面来研究企业,鉴于中国的商业环境对企业的绑架,这种层面的研究不免有失深度而号脉失准。群象岛企业家俱乐部创始人路明先生在探营金星的致辞中表示,企业发展总是带着时代印记,它的每一步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商界的“92派”闻名遐迩,而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创业并守业至今的金星集团更具有符号化的意义。
    以史为镜,可知兴替,或许对历史的梳理,会让我们发现一个看不见的金星,度尽劫波,勇气不减,内化为企业灵魂,传承不息。
    三十年的坚守
    7月11日,群象岛百家名企探营团来到金星啤酒集团总部,在一楼的展厅里,首先映入来者眼帘的是形态各异的石头,每块石头都被妥善安放,并被细心地贴上标签。观者不解,有着豫啤之冠美誉的啤酒企业的展示平台缘何更像收藏品展厅?后经据了解,石头收藏不仅是金星集团董事长张铁山先生一直以来的兴趣爱好,更衍生为金星集团独有的企业文化内涵:“石者,于激流中一如既往,坚韧不拔,于纵横中磨尽棱角,洗尽铅华,做企业当如石头,实实在在,回归本真,是为脚踏实地精神。”
    在奇石馆之中确有一块名为“脚踏实地”的石头稳如泰山,活灵活现,像极了金星集团企业文化的注脚,据说,这一名称是时任郑州市市长陈义初来金星考察时所取。作为金星集团工业旅游的重头戏,除了金星奇石馆、金星植物园,探营团通过观光走廊参观了啤酒生产的全过程。紧张而有序的生产线向嘉宾展示了智能化、机械化水平,同样展现了金星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啤酒厂成长为国家一类集团企业的品牌自信。截至目前,金星啤酒集团已在全国拥有17家子公司、连续10年跻身中国啤酒四强。
    身处微利快消品行业,金星集团坚持了30年,这与张铁山的执著追求有着莫大联系。进入新世纪之后,市场经济给上世纪80、90年代下海的商人带来“价值不菲”的历史机遇,很多人纷纷转型,投资利润丰厚的行业领域。非常典型的就是在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热。外界普遍认为,以金星的资历与实力,做出另一种选择未尝不可,而金星对啤酒的专一,让很多外人不解。
    在探营金星的对话论坛上,面对郑州市鑫苑油脂有限公司董事长苑士锋关于专注与多元化的发问。张铁山表示,不曾考虑多元化,做好啤酒就是人生追求,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不容易。62岁的张铁山声如洪钟,笑容可掬,浓重的河南口音回答嘉宾提问,言简意赅,多少让人有些意犹未尽,而其中包藏的历经岁月磨砺的底蕴,却让人不甚唏嘘。他给人传递更多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正能量。郑州万达管件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清表示,这种不惧挑战,勇往直前的精神对豫企群体是一种激励。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这些年带领金星集团过关斩将的张铁山给人以低调实干派的形象。从他1985年倒掉100吨不合格啤酒的锐意改革开始,为前行不惜壮士断腕的魄力是其一贯的作风。在他的带领下,寒门出身的金星成为河南第一并拥有全国版图的国际品牌。
    探营的嘉宾对金星品牌耳熟能详,然与张铁山谋面多为初次,从他的身上不难让人看到成就金星典范的关键。张铁山说,人生在世,总得有些坚持,选择对的坚持走下去,就那么简单。
    是的,就那么简单。

  金星模式 开拓未来
    2006年,素以前瞻性著称的世界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在那一年给予金星极大关注,因为没有任何外资背景、没有股市资本融通的金星却缔造了逆袭传奇。时人未曾想到,名不经传的草根创业者会成为世界顶级企业经营思维的范本。由此,金星的“独资建厂、自我复制、小步快跑”的扩张模式被业界尊称为“金星模式”。
    事实证明,世界低估了中国的草根创业者,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在中华大地刚刚放开的市场,第一批下海勇士大多没有高深学历,也无前车之鉴,他们在摸索中完成自我造血。这里的“血”既包括资本也包括思维。金星在时代巨流里的顽强生命力,证明了自己的开创性,这比成功本身更为重要。
    来访的探营团对金星的“孤本”模式有着十足兴趣,在与张铁山的对话中自然不放弃与之交流相关内容的任何时机。郑州福源动物药业有限公司总裁刘小付率先探听金星30年来的发展瓶颈。
    张铁山毫不犹豫地说:“融资和改制。”
    面对国内外啤酒巨鳄的强势扩张,融资和改制一直在“相辅相成”地左右着金星的发展。
    反观国内三强,燕京、青啤都是上市公司,融资渠道畅通,而华润有央企背景,与此同时,百威持有青啤30%股份,AB持有华润49%的股份,有来自国际品牌的支持。金星完全是靠自力更生。张铁山坦言,冲刺前三甲,是金星未来3至5年的目标,企业要走上快车道,必须打通融资渠道,走上市之路。
    其实,金星一直在做寻求合资的努力,早在2003年开始,张铁山就代表企业先后与AB集团、日本麒麟啤酒进行过合资谈判,最后都不了了之。其根本原因指向企业产权问题。
    改制势在必行,却谈何容易?面对嘉宾关于改制经验的探讨,张铁生伸出手指头说,金星完成改制用了十年。不愿再言。

  十年,对于一个企业代价太大。
    好在改制终究还是完成了,金星啤酒由村办集体企业改制为张铁山拥有的全资民营企业。张铁山在探营论坛上告知,金星集团的战略合作伙伴也已找到。只是根据双方签订的保密协议不方便透露,消息或将在8月底9月初统一发布。
    改制完成,融资在望,金星依靠优良布局,强大的终端控制力,纵有群狼环视,又有何惧哉?张铁山在谈笑间不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豪迈。
    及至百家名企探营走进金星啤酒活动结束,与会企业掌门仍旧意兴不减,金星有如厚重的书本,有着让人咂摸无穷的魅力。路明先生总结道,我们目之所见,不过是金星的冰山一角,它30年的历史积淀有很多值得本土企业学习的地方。本土企业要有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雄心,中原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更多优秀企业来担当。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